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就听说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素有“猴戏之乡”之称的美誉,农历十月十五是胡集镇一年一度的盛世古会,应朋友的激请,决定去闻名遐迩的文化古镇赶会,欣赏古镇浓郁的猴乡传统文化。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胡集看猴戏赶古会,其实是我多年的梦想,从网络和媒体了解到,胡集猴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汽车行驶在开阔的县乡公路上,虽是冬季,两侧的绿化仍郁郁葱葱,广阔的田野里到处是青绿如徐的麦苗,脑海中忽然涌现出二十多年前到胡集去宣传征兵时候的情景,大街不太宽,巷道路更窄;农村比较落后,一条条乡村路崎岖难行,一天下来颠簸的使人腰酸背痛。如今的胡集,在党的惠民政策鼓舞下,在大发展、大繁荣号角的推动下,胡集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街道建设、公路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站在开阔的胡集街头,醒目的标语“胡集人民欢迎你”映入眼帘,随着如潮的人流向前走,进入了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大街上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人人笑容满面,年轻人说说笑笑走在大街上。孩子们蹦蹦跳跳的跟着大人手里吃着羊肉串,看着碰碰车、打气枪的,投飞镖的,卖棉花糖的,整个古会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杂技也好、戏曲也罢,但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是在七彩世界,胡集镇第五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暨第九届猴王争霸赛已经拉开了序幕。随着欢快的舞蹈,由镇文化站编排的节目《今天是个好日子》,闪亮登场,一身红装的靓女们和着音乐翩翩起舞,那跳动的旋律,舞动的青春,彰显出胡集儿女热爱生活,崇尚家乡文化的精神风貌,你看一个个身着粉红纱衣的少女,翩翩起舞,如仙女,似蝴蝶,犹碧玉,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红玫瑰,娇翠欲滴,正徐徐绽放,舞蹈《红红火火》、和大型舞蹈《中国梦》的开场,把文化艺术节推向了高潮,浓厚的特色民间艺术,孕育着胡集源远流长的古文化,形象的再现了胡集人民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满怀信心、载歌载舞,渴望幸福生活,尽快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夙愿。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猴王争霸赛现场,来自胡集、阚疃、大李集、新张集等地的民间艺人正在表演精彩的猴戏,翻筋斗、爬高秆、骑自行车、滚球、跑旱船、变脸等,各显其能,各参赛的猴子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活,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趣味横生的猴王大赛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我耍猴戏已经有30多年了,听说家乡举行猴王争霸赛,正在外地耍猴戏的我,立刻购买车票返回家乡,也不是想拿到猴王,就是想参与这项活动,必经猴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胡集镇的特色古文化”。一位猴戏艺人说。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集猴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清光绪年间,猴戏这一民间艺术就在阚疃、胡集、大李集等地广泛传播。猴戏文化的复苏,催生了上千余猴戏专业户,他们农闲时云游四方耍猴戏挣钱,大江南北都有他们耍猴的足迹。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啊!胡集的猴戏已经不再是艺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她已发展成为具有乡土特色的传统古文化,世代的苍桑,没有改变胡集人贤惠朴实、钟情于猴戏、热爱美好生活的崇高情怀,改变的是集镇街道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的巨变!是胡集人繁荣猴戏文化的那种思想境界! 

早在光绪年间,这一民间艺术就广泛传播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诚的祝愿胡集猴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