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那就靠一年180两(清朝一品官员每年饷银180两)的饷银,他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用《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话说,京城里,一身体面的官服就要百十两银子(清朝官员的官服可是自己置办的),一顿上好的宴席也得百十两银子。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张廷玉估计每天得揣两馒头在袖口里去办公,才能保证不被饿死。

但是不收贿赂,并不代表张廷玉没有其他收入。

清朝一个七品知县,一年只有45两银子,但除了自己一家人以外,还有师爷和若干仆人,这些人都需要知县自己筹饷的。更何况是张廷玉这样的刑部左侍郎,南书房大臣(康熙朝的官职)?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但大家又都听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知府大人贪污的吗?不都是,贪污才能贪几个?一个小小的知县,管的不过一县财富而已。准确的说,是知县盘剥的老百姓的。“淋尖踢斛”听说过吧?”火耗银子”听说过吧?”官司银子”听说过吧?也就是说,明清两朝最基层的官员会利用替朝廷”搞收入”的特权,变本加厉,巧立名目,多收多征。

所以知县有钱了之后,他如何将这些钱有恃无恐地揣进自己口袋?他必须往上“进贡”,是“进贡”给皇上么?不是,是“进贡”给总督、巡抚,一层一级往上“进贡”。所以为什么在明清两朝,很多京官把眼睛都盯着所谓的“封疆大吏”各省督抚?有些肥缺花几十万两银子去买,因为只要就任,投资回报是相当可观的。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所以大家应该又听到一些名词,如“冰敬”(夏天冷饮费)和“碳敬”(冬天暖气费)。这就是“封疆大吏”们”孝敬六部司官工资外的银子。

对于这种银子,其实就是一种针对明清官员”低工资”的一种额外补助体系,是一个”潜规则体系”。所以官员可以不主动去贪,但下阶官员的孝敬必须要收。如果不收,这就是与整个官场潜规则体系为敌,属于破坏规矩的人。

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你收了这银子,也不会影响你的政治清誉,因为孝敬你此项银子的下阶官员,不可以对你提出其他任何额外要求。如果他要求你办事,得额外行贿。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这种银子连海瑞都收过,只是海瑞命苦,张居正改革前,他作为二品大员,那点“冰敬、碳敬”银子才几十两而已。而张廷玉每年两次可达四千两银子。有了这块收入保障,可以维持张廷玉相对清苦的生活了,他不需要再去赚有辱清誉的银子了。

张廷玉所谓清廉,是他从来不收这种求他办事的银子;从来不收其他的巴结烧香银子。

《雍正王朝》里,年羹尧送了几筐橘子,几匹绸缎。结果张廷玉只收了一包天麻,还赠还了一盒湖笔。所以张廷玉是非常注重名声,注重清誉的。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当然张廷玉还有其他额外收入,那就是皇帝(特别是雍正)赐给他的东西。但都以物居多,所以这些东西得放家里供着,虽然值钱,却不能轻易拿出去换钱,结果被乾隆抄家又全数又抄回去了。

康熙后期腐败严重,张廷玉从来不收贿赂,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