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規模,發力內容生態,掌通家園如何完成從工具到平台的蛻變?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教育科技創業浪潮的濫觴始於2013年。那一年,以“互聯網+”為主旋律的在線教育行業以燎原之勢受到資本與創業者的青睞,並衍生出多個細分賽道和垂直領域,其中就包括聚焦於早幼教領域的家園共育產品。

2013-2014年間,大量家園共育平臺集中湧現。一些家園共育產品從為幼兒園提供視頻直播服務出發,憑藉天然的用戶連接屬性,迅速打響“跑馬圈地”的流量搶奪戰,並頻頻獲得高額融資。

聚焦規模,發力內容生態,掌通家園如何完成從工具到平臺的蛻變?

部分家園共育產品的融資情況

掌通家園可謂其中體量與融資均增速迅猛的代表之一。2014年,掌通家園創始人葉荏芊帶著視頻直播技術扎入教育領域,聚焦於給幼兒園提供家園共育技術解決方案,兩年內接連獲得四輪累計超過5億元融資。截止2018年2月,掌通家園覆蓋全國近7萬家幼兒園,服務約70萬老師用戶與2400萬家長用戶。

與一些將免費作為流量佔領手段的產品不同,掌通家園從一開始就採用視頻直播付費模式。家長以購買會員賬號的形式支付固定費用,每個賬號每學期的使用費在150-300元。這種向流量收取單次“門票費”的做法讓掌通家園在初期就實現了穩定營收與一定盈利。2018年第一季度裡,掌通家園的單日會員收入曾突破1100萬元。

不過,一次性收取會員費用的盈利增長想象空間未免有限。隨著很多無力突破野蠻生長階段的家園共育產品自2016年起逐漸退場,家園共育產品的流量之爭進入到後半場,精細化挖掘流量的變現潛力成為競爭焦點。

已經在家園共育領域坐擁較大流量的掌通家園選擇將擴張規模作為醞釀更多盈利的路徑。“我們對規模的定義是有多少老師和家長願意使用我們的服務。”葉荏芊解釋,“接下來會在內容上發力,實現從工具到平臺的轉型。”

將app與班級展示和招生需求捆綁,調動幼師使用率

一直以來,老師都是掌通家園跑通商業模式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與多數家園共育產品的落地方式類似,掌通家園按照“縣代理—園長—老師—家長”的分級遞推方式最終觸及付費人群。老師對產品的認可及使用是吸引家長買單的前提。

葉荏芊估算過,每一位日活老師用戶對應意味著十位日活家長用戶。現階段,掌通家園園丁端的日活用戶數約為40萬,家長端的日活用戶數約為400萬。

但幼師使用掌通家園的積極性並不容易被調動。為了提升園丁端的使用率,掌通家園抓住了幼師的兩大訴求:一是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家長認可,二是希望能完成幼兒園的招生業績。

掌通家園的產品邏輯圍繞老師的核心訴求展開,出發點並不是監管老師的工作情況。老師可以自主掌控教室視頻直播的時段,教室裡的廣角攝像頭還保留了死角。家長會在老師開通班級直播後收到提示,再登入家長端觀看直播並瞭解課堂情況。

聚焦規模,發力內容生態,掌通家園如何完成從工具到平臺的蛻變?

福建省一所幼兒園用掌通家園app拍攝的帶有園所水印的班級照片

在完成招生業績方面,當老師利用掌通家園app拍攝並分享班級照片時,照片右下角會自動帶上幼兒園的水印。一旦照片在朋友圈傳播並帶來入學諮詢的新家長,園長可以從後臺知道是哪一位老師的班級照片起到了口碑傳播的拉新效果。

“園長有招生的需求,老師有被認可的需求,家長有了解孩子在園情況的需求。”葉荏芊總結,“掌通家園兼顧這三者矩陣式的需求。”

不過,想要走到家長用戶付費的終點,光靠老師的積極使用還不夠。雖然老師會提醒家長下載並註冊使用掌通家園app,但保證家長端有效落地的任務其實主要由本地代理商推動。

每家合作三年以上的代理商每學期收入約為100萬元

代理商是家園互動產品最主要的市場渠道。掌通家園目前在全國2100多個縣裡均有自己的代理商,每個代理商相當於一個線下運營中心,擁有大約4-5人規模的本地團隊。掌通家園會給代理商提供產品、研發、培訓等方面的支撐,代理商則需完成渠道拓展、落地安裝、售後支持等在地服務,並獨立對自身的經營狀況負責。

由於家園互動產品在服務層面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一些產品又採取免費的模式吸引用戶,代理商倒戈、盈利情況不佳的情況很難避免。在家園共育市場發展早期,依靠補貼留住代理商的做法十分常見。

燒錢畢竟不是可持續的方法,與代理商尋求共贏成為很多家園共育產品殊途同歸的選擇。在芥末堆的採訪中,葉荏芊更喜歡將掌通家園的代理商稱為合作伙伴。“我們希望他們(代理商)不僅能在短期內賺錢,還能與掌通家園共享未來。”葉荏芊解釋。

掌通家園自產品推出伊始就堅持收費模式,並將70%甚至以上的代理收入直接劃歸代理商。目前,與掌通家園合作三年以上的代理商超過100家,每家代理商每學期的收入約為100萬元。

在統籌代理商方面,掌通家園以縣為單位劃分出網格化的管理體系,並與代理商簽訂獨家管理某個區域的協定,以減小代理商之間的同業競爭壓力,同時增加代理商的地域擁有感。

“共享”的精神也體現在掌通家園的制度設計上。葉荏芊透露,代理園所數量超過100家的A級代理商可以持有掌通家園的原始股權。另外,掌通家園每週會組織兩次全國範圍內的代理商培訓,鼓勵代理商之間彼此分享經驗。

充分讓利除了可以增強代理商的忠誠度,還激發出代理商更強的主動性。代理商會反向敦促掌通家園總部儘快開發出園所提出的功能需求,“倒逼”掌通家園的產品完成快速迭代。從最初的視頻直播服務出發,掌通家園如今的解決方案還包括財務管理系統、招生系統、簽到機等軟硬件內容。

聚焦規模,發力內容生態,掌通家園如何完成從工具到平臺的蛻變?

掌通家園app裡集成的多種功能

掌通家園目前擁有超過1000家代理商,遍佈在全國超過80%以上的縣城中。依靠代理商持續的園所拓展工作,葉荏芊預計掌通家園在今年可以每天新增覆蓋約200所幼兒園。接下來,掌通家園還會嘗試更多的渠道開拓方式,包括與政府開展合作、加大在一二線市場與公辦園所的投入等。

“完全覆蓋一個縣城的幼兒園大概需要兩年時間。”葉荏芊說,“既然網絡已經排佈下去,剩下要做的就是持續給當地代理商輸送資源與支持。”

規模至上,用內容平臺黏住更多C端用戶

在葉荏芊構想的商業模式裡,掌通家園應當成為體量更大的流量入口。無論是引入電商、廣告、活動營銷還是內容付費等變現方式,充足的流量都是家園共育產品獲得營收與增值的基石。

繼續擴大規模是掌通家園2018年的核心工作。葉荏芊表示,掌通家園將在保障渠道體系通過視頻直播服務獲得足夠利潤的同時,在流量上尋求更多增值空間。為了將規模做大,掌通家園甚至將暫時放棄今年的盈利指標。

規模的最終落腳點在於C端家庭用戶和幼師的數量與產品使用情況。葉荏芊坦言,C端家庭用戶才是掌通家園希望觸及的用戶群體,幼師的作用更多在於提升C端用戶對掌通家園的認可度,並帶動家長的活躍度。

對於很多家長和幼師來說,優質的早幼教內容是比視頻直播功能更剛性的需求。但做技術出身掌通家園並不打算自主研發內容,而是希望打造平臺型的入口,吸引高質量的內容供應商入駐。同時,向入駐方收取廣告費和佣金還將構成掌通家園新的流量增值來源。

從工具型產品轉型成為具有聯結屬性的平臺型產品,掌通家園需要做好兩手準備:為了吸引更多內容提供方入駐,掌通家園需要保證流量充足且人群畫像精準;為了吸引更多用戶流量匯入,掌通家園需要具備持續聚合優質內容的能力。

由於掌通家園的C端用戶均從幼兒園渠道而來,用戶幾乎都集中為園所老師和3-6歲兒童的家長。葉荏芊介紹,這一精準的用戶群體同時也是高頻的產品使用者,每天打開掌通家園app的次數約為6-7次。

在吸引優質內容提供方入駐方面,掌通家園採取了最初吸引代理商參與的辦法:讓利。從去年起,凱叔、喵姐高壽巖、美籍教育家蔡偉忠等陸續進入掌通家園的平臺,其中凱叔在掌通家園平臺上的粉絲數達到900萬人。

聚焦規模,發力內容生態,掌通家園如何完成從工具到平臺的蛻變?

左邊與中間是掌通家園app裡的內容推送頁面,右邊是推送的上海迪士尼活動信息

除了教育內容提供方與早幼教專家,掌通家園還會引入課程、親子游等旨在滿足家庭教育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目前,掌通家園已經在用戶流量較大的十個城市開始試點,為C端用戶推送本地生活與活動信息。例如,上海迪士尼的活動消息在3月4日一經發出後,獲得近9萬元銷售額,當日轉化率為0.75%。

另外,由工具變為平臺的轉型之路還意味著掌通家園在管理架構與產品邏輯上需要做出調整。葉荏芊介紹,之前以銷售為導向的組織結構將逐漸變為以內容創意、平臺搭建為主的架構。同時,由於平臺型產品對用戶分層、精準推送等服務提出要求,掌通家園還將加大在產品研發、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投入。

“就像大家在打車時想到滴滴、在點外賣時想到美團一樣,我們希望將來大家在想到孩子的時候就會想到掌通家園。”葉荏芊地說,“我們要做一切面向孩子的服務的超級入口。”

成為“超級入口”並不容易,但是經歷過百團大戰廝殺的創業老兵葉荏芊卻信心滿滿。他表示,掌通家園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內容生態,開放平臺註冊,而最新一輪的D輪融資也基本敲定。

中國幼教領軍人物王紅兵曾斷言:“家園共育是幼教領域唯一一個能產生獨角獸的賽道。”

家園共育的下半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