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一)

@helloohc117:2016年最後一個凌晨,醒著且內心不平靜。想起兒子同學的媽媽A今天跟我吐的槽,她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孩子,說孩子跟她沒關係。A憤怒回答,這兩個孩子不是我一個人能生出來的,也有你兒子的份,你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外工作賺錢,我爸媽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就活該呆在你家當牛做馬嗎?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二)

@殺小殺絕不稀罕:最近常聽到18樓的女人歇斯底里打電話罵老公…為什麼要留我一個人在家帶娃?我爸我媽培養我上大學是為了給你帶娃的?那我自己呢?我也想上班啊!你說九月份回來現在又不回來了?我面試的九月上班怎麼辦?那那麼多老人帶孩子為什麼你爸媽就不行?一邊說一邊哭抽得喘不過氣…彷彿針扎。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三)

@檬檬噠MM:上午接到阿俊電話,又意外懷孕了。然後又和我吐槽了她爸媽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她回老家後和父母相處的種種不順心。一直開導到下午孕婦睡午覺結束。

我覺得我們也都為人父母了,不要像別人要求那麼多,孩子是自己的。現在的不如意,或者現在的日子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歸根結底都源於自己不夠強大,自己不夠好。自己變好了,事情都迎刃而解了。一個家庭的氛圍主要是看女主人嘛,我想我的寶貝在快樂的正能量中成長。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今天《有話好好說》節目,我們邀請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 精神科監護病區負責人 謝琴一起聊聊:父母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他們錯了嗎?

896專家團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謝琴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監護病區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武漢市衛計委中青年人才,從事精神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十餘年,曾參加全國心理治療師強化培訓班和衛生部兒童心理衛生進修班,在綜合三甲醫院內科進修1年,主持並參與完成多項武漢市衛生局課題項目,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精神科專業論文10餘篇。擅長領域:合併軀體疾病的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

專家建議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1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父母輩是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的;從人情的角度來說,父母輩不願意帶孩子可能是身體狀態,經濟,地域,生活習慣,價值觀等原因造成的。父母願意帶孩子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傳統美德被道德綁架就不應該了。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要保持“刺蝟取暖”的距離。

2

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要保持“刺蝟取暖”的距離。刺蝟覺得冷的話會靠在一起取暖,但靠的太近,就會彼此傷害,那麼離得太遠又達不到取暖的程度。所以小家庭與原生家庭之間既相互依賴又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種距離就是一種舒適的距離。

3

雙方首先要進行良好的溝通,瞭解對方的情感需求和物質需求,然後就如何撫養孩子達成初步的共識,如果父母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幫忙帶孩子,也要充分理解,父母帶孩子如何揚長避短,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4

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弊端在於父母親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比較慢,會影響孩子創新性的形成,隔代帶的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自私的性格,不善交際,理解能力比較差等等;而有利的地方在於,我們的父母親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傾聽孩子,陪孩子玩,在教育上比我們更有經驗,比如孩子在不同年齡段會有什麼問題,如何更好的解決等。

5

要和父母在教育上達成共識,一方面我們要多花時間陪孩子,重視孩子在成長中的變化,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時,要旁敲側擊的去告訴父母不要這樣做,如果父母親願意幫忙帶孩子,一定要學會感恩,要多去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況等,讓父母感受到溫暖。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下期話題:

職場怎麼學會拒絕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左起分別為謝琴主任、主播筱凡

「心理」爸媽不帶孩子,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