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是人类最原始的天性。中国传统民俗中,两代人上慈下孝是家应和睦的根本,尤其是其中的孝,历来就是对人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上慈下孝是两代人之间的礼仪,历史上一般将其称为“父子之礼”。其内涵分两层,子女对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对子女,则主要是“慈”“严”和“教”。

-上慈-

在传统礼仪中,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准则可用“慈”“严”“教”来概括“慈”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这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常用“十指连心”来比喻这种亲情。在子女幼小的时候,这种慈爱表现得尤为充分。

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光有慈爱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还特别强调教和严《三字经》就指出“子不教,父之过"。家教不但关系到子女的成长,而且直接影响门风家风的好坏,自古以来就十分受重视,而且家教中还特别突出一个

“严”字。一般认为,母亲以慈爱为主,父亲则必须威严,不威严就很难教育,其实这严教也是一种对子女的爱。的确,过分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但人们普遍信奉的“不打不成材”则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真正的传统教育还是要讲究慈严结合,大多数中国人就是在母亲红脸(慈)和父亲白脸(严)的一唱和之下成长为知礼明义之人的。

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下孝-

相对于“教”和“严”,传统礼仪更加注上重“孝”。父母养育子女,子女长大之后要报答父母之恩,尊重父母,并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就是中国传统家庭中最重要的礼仪一孝。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统治者也大加提倡,还出现了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国最为西方人所羡慕的几代同堂而其乐融融的和谐家庭,就是以孝为基础的。

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中国古代对孝十分强调,甚至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对父母无条件的顺从,就算父母犯错也不例外,这显然也是不应该的。人人平等,孝慈并重,这才是家庭和睦的法宝。

两代人之间的礼仪《上慈下孝》

中国古人还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孝与慈推己及人,使传统的孝慈美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民俗杂货铺带您走进更多民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