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新聞背景: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對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範。

三水三心評論:

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頑疾。教育部門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治理。比如,2011年12月,就發出《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要求各地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和小學違規舉行入學考試的現象進行督察和整改。

再比如,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第39號)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開展任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但這麼多年過去,幼兒園的小學化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甚至在有些地方,這種趨勢越來越嚴重,我所在的區域一所幼兒園,竟然在開設英語課,講起音標來了!

那麼,為何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而“幼兒園的小學化趨勢”卻越來越嚴重呢?

第一,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效力有限。

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由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提出要求,這是典型的行政規章,對體制內的幼兒園是有約束作用的,尤其是公辦幼兒園,因為,教育部門,管著公辦幼兒園的人、財、物,不按照規定辦學,人沒有,錢沒有,物也沒有,甚至可能園長的帽子也沒有。想想,什麼都沒有,公辦園是不是將寸步難行呢?

但各種私立幼兒園和社會培訓機構,不受此限制——他們只按照市場的需求辦事——家長有需求,他們就迎合家長的需求,這本質上就是社會力量的商業屬性,他們的人財物都是家長給的,家長願意給,誰管得了呢?

所以,商業屬性不能依靠行政規章去約束?再舉一例,近年來,教育部門發佈了多少“減負令”?我想,沒幾個人能數得清,可效果如何?越減越重!

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第二,依法查處違規現象,難度太大。

或許有人要說教育部門不作為——既然明令禁止,為什麼還與很多機構“頂風作案”呢?本人曾在教育部門工作過一段時間,深知其中之味!以我熟悉的一個縣的教育部門為例,總共不到30個人的編制,從學校抽調30餘人,共60餘人,分成了12個科室,平均每個科室也就3-5人。幼教科還算不錯,共有5個工作人員。

轄區內有多少幼兒園和社會機構呢?據不完全統計,公辦園20多所,民辦幼兒園50多所,各種涉幼培訓機構上千個!在、就這5個人,從早跑到晚,能查幾個?就是把教育部門所有的人都派出去,又能查幾個?

所以,只能採取一種辦法,有舉報再去查!可家長和民辦幼兒園早就形成了事實上的“攻守同盟”,豈會舉報?

你說,這種禁止,沒有後續的檢查和處理手段,是不是形同虛設,如同廢紙一張?

第三,改變人才選拔機制,才是根本。

行政命令不起作用,依法查處又基本不可能,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一是從管理的角度,發現一起,重處一起,形成“以儆效尤”的氛圍。

剛才說了,由於管理資源欠缺,只能採取先有舉報再有查處的管理方式,那麼,就應按照“亂世須用重典,矯枉難免過正”的策略,對一些違規幼兒園和社會機構,從重處理,發現一起,吊銷一個辦學許可證。

只不過,又會出現一個問題:吊銷了辦學許可證,這些孩子又到哪裡去讀書呢??還不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來負責解決!

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二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加強宣傳,引導家長,樹立爭取的教育觀念。

改變一種風氣是困難的,改變人的思想尤其困難。十多年前,一句“不要讓孩子輸起跑線上”,影響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而現在,誰敢說“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各種教育教學機構和人員,應加強對教育基本觀念的普及,要讓家長意識到,教育不能揠苗助長,要循序漸進,要讓家長知道,在幼兒園進行小學階段的教育,有百害而無一利!(迄今為止,教育部門發了那麼多的“禁令”,自己真搞明白為什麼沒有?我持懷疑態度)

只要家長不跟風,“幼兒教育小學化”就沒有市場,沒有了市場,誰還會那麼幹呢?你就是法令要求他“幼兒教育小學化”,他也不幹!

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趨勢,需要從根本上著手

三是從人才選拔的角度,加快升學制度的改革步伐,改變人才選拔機制。

其實,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癥結,其實在於人才選拔機制上,也就是說,“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高考指揮棒指揮效力的下移。我現在來捋一捋:好大學可以找到好工作,於是,人們需要盡力考上好大學;好的高中上好大學的比例高,幾率大,於是,人們要盡力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初中生如好的高中比例高,幾率大,於是,人們要經歷進入好的初中;同理,好的小學進入好的初中幾率也高一些,於是,要盡力進入好的小學;請注意,重點來了,好的小學不是順便進的,大多有一個面試的環節——明白了嗎?

所以,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象,癥結在於“唯分數論”的人才選拔機制!

可事實上,“唯分數論”是目前唯一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在社會治理上,選擇科學還是選擇公平,一直是一個難題,對外、與我們這個人口基數極大的國家來說,可能公平是最有限的選擇吧!

所以,我最終的結論是,這個“禁令”,或轟轟烈烈從上傳到下,各地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傳達文件精神,但最終,無疾而終——因為,你想要改變,有沒說清楚為什麼要改變,家長不認同,市場不認同,人才選拔機制也不認同,成為一張廢紙,就成為了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