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九年牛市與A股的三年熊市

文:郭施亮

美股的九年牛市與A股的三年熊市

在很多股民心中,美股和A股是這樣的

2009年3月6日美股道瓊斯指數創造出2007、2008年股市暴跌行情的調整新低點。然而,就在這一天,同時開啟了美股市場又一個新的起點,而在接下來的九年時間內,美股市場走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慢牛行情。

2018年1月26日美股道瓊斯指數創出了26616.71高點,而這一高點位置已經與2009年3月6日的6469.95低點上漲了四倍之多。在這一輪美股九年長牛行情之中,不僅激活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股價增值空間,而且還創造出不少巨頭上市公司的價格奇蹟,而無論對國外巨頭上市公司,還是對中概股巨頭上市公司來說,也確實充分享受到這九年時間的牛市盛宴。

九年時間,市場指數漲幅超過四倍,這確實是近年來全球市場中頗具增值效果的投資渠道。然而,縱觀美股市場的九年長牛行情,卻往往展現出上漲時間長調整時間短、股市波動率低以及股市年均漲幅力度較為均衡等特徵。

確實,自2009年以來,美股市場年度收漲的次數顯著高於年度收跌的次數,且年均漲幅多處於10%至20%的區間,甚少出現年度漲幅超過20%的現象,整體波動率相對較低。與此同時,從美股市場部分上市公司的表現來看,雖然市場指數呈現出單邊上漲的牛市行情,但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卻並未同步跟進市場的表現,遠遠跑輸同期市場的漲幅。由此可見,對於美股市場長達九年時間的大牛市中,也並非屬於齊漲齊跌的行情性質,而這也是股票市場機構化程度較深的真實寫照。

美股的九年牛市與A股的三年熊市

A股波動很大,但整體收益很少

對於美股市場的九年牛市行情,實際上從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本土超低利率的環境,甚至還一直保持著較長的時期。股票市場,本身屬於利率敏感的場所,而從近年來美股市場的表現來看,當本土逐漸走出低利率乃至超低利率的局面後,支撐股票市場長期走牛的重要推動力卻逐漸減弱,而利率敏感性較強的股票市場,也難免發生大幅波動的表現。

不過,從實際情況下,影響股票市場的走向並非僅僅侷限於市場利率,而例如股票估值水平、市場的供需關係、股市投資回報預期等因素,同樣影響著股票市場的最終走向,而一旦股市趨勢得以形成,那麼要想改變趨勢的力量就顯得不那麼容易了。

美聯儲接連加息縮表,加上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的不穩定預期,這系列因素無疑給全球股票市場帶來了深刻性的影響。

其中,前者美聯儲加息壓力不斷,推升市場利率的提升,而作為利率敏感的股票市場難免會發生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則是中美關係的摩擦頻率加大,而本來互利共贏的兩個大國,卻演變成摩擦頻現的狀況,無疑並不利於兩者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雙方都沒有最終的贏家。由此可見,對於近期美股的大幅波動表現,中美關係摩擦卻成為了導火索,而實質原因還是離不開利率提升預期以及估值修復的壓力。

美股市場走出九年牛市,步入2018年之後,卻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出現了15%左右的累計最大跌幅,這雖然看似跌幅顯著,但與九年時間漲幅超過四倍的表現相比,卻顯得並不過分。至於美股九年大牛市是否已經終結,或許先看美股最終是否有效跌破年線支撐再做定論。

如果說美股市場的急跌屬於市場的自我調節,那麼對於A股市場的跌跌不休表現,卻從一定程度上受壓於政策性的壓力,如之前15年下半年轟轟烈烈的股市“去槓桿化”過程,到之後金融市場多領域的去槓桿化舉措等,也從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當時股市的牛市拐點,並很快重新步入熊市行情調整格局之中。

2015年6月12日滬市創出5178.19高點,而創業板市場見到高點的時間則更早一些,為2015年6月5日。然而,時至目前,無論是滬市主板還是創業板等市場,依舊還是處於築底的過程之中,而自15年6月份至今,已經有接近三年的時間,而這三年時間內A股市場卻經歷了一輪持續“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熊市行情。

與美股牛長熊短的市場表現相比,A股市場更屬於牛短熊長的運行特徵。確實,回顧過去的市場表現,從2001年至2005年,從2010年至2014年,而後再從2015年到現在,A股市場的熊市運行週期卻非常漫長,平均每一階段的大熊市行情需要耗費四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對於步入熊市第三年的A股市場,可以認為是熊市的中後期階段,但往往越到這個階段,市場的殘酷性卻愈發明顯。

不過,歸根到底,無論是美股市場還是A股市場,起到實質性影響的共同因素,還是來自於市場利率、市場估值以及市場供需關係等。

由此可見,與美股市場相比,A股市場中影響股市走勢的原因有更多,問題也更為複雜。對於之前幾年的A股市場表現,一方面受壓於政策環境的持續收緊,另一方面則更多受壓於估值修復的壓力、股市持續擴容以及密集減持潮的影響。

時下,雖然美股九年大牛市行情有一個階段性休整的需求,但對於美股市場得以長期走牛的原因,卻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鑑。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A股市場,把股票市場打造成一個頗具規模、頗具全球影響力的投資場所並不是特別困難,但困難之處,則是如何均衡股市投融資功能以及如何讓投資者享受到股市發展的成果。作為市場重要參與者,國內投資者何時可以安心投資、放心投資,這是股市步入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