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在沙丘之变中,赵高说服了李斯,伙同李斯,胡亥假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让始皇建立的千古基业二世而亡。

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赵高在说服李斯加入他的行列时,说了一句:“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成功说服了李斯。

然而秦国的丞相真的'卒皆以诛亡"么?李斯为了苟全性命,自然而然的加入了他们行列,然而跟赵高胡亥却不是志同道合之辈,胡亥即位后,实行他的残暴统治,非常宠信赵高,赵高权力逐渐高涨,李斯当了拦路石,只要除了李斯,赵高就可以独断朝纲。最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李斯剧照

李斯死后,赵高即位,然而他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始皇打下的江山给胡亥跟赵高玩坏了。自陈胜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战火燃遍了大地。面对如此状况,胡亥对赵高就有意见了,赵高知道后先下手为强,密谋造反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赵高雕像

赵高的"卒皆以诛亡"说了之后,他跟李斯相继挂了,这个倒是很灵验。然而之前的呢,一个始皇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得秦朝,作为一人之下的丞相这点如此么危险么,能做宰相的不懂君子不立危墙的道理?让我们来细数秦朝历代的丞相。

商鞅,卫国人,始在魏国当小吏。有可能是被迫离开魏国。正好秦国秦孝公急需人才,所以入秦国而得到的重用,位至宰相。开始变法,最大的主张是确立了一套战时法治体系,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让秦国有了立国之本。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商鞅剧照

张仪是魏国公族支庶子弟,师从鬼谷子。早年凭一双利嘴,在六国就是混不开,不得重用。所以入秦国而得到秦惠王的重用,位至宰相。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秦国得到了发展的时间。秦惠王死后,张仪因为不得即位的秦武王喜欢,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张仪剧照

范雎,魏国人。在魏国时作为他人门客,被误认通敌卖国,险些丢了性命,在友人的帮助下逃入秦国,因所提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后官至宰相。他的最大的政治主张是远交近攻,长平之战他使用反间计迫使赵王使用赵括替代廉颇,白起打破赵军范雎功不可没。让秦国的土地财富子民得到了扩张。范雎因举荐降将郑安平受到连坐,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范雎

蔡泽,燕国人,曾周游列国从师学习并向许多大小诸侯谋求官职,但没有得到信用。后来经范雎推荐而位至宰相。,被秦昭王任为相,随后在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任职。或文王之后,献计秦昭王杀信陵君灭东周。几个月后,因被人恶语中伤,害怕被杀,辞掉相位,封纲成君。留秦国十多年,最后功成身退。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蔡泽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因奇货可居投资异人官至秦国丞相。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门客三千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

秦国的丞相是个高危职业,赵高用五个字说服了李斯假传圣旨

吕不韦

赵高的“卒皆以诛亡”只是说中了开始,商鞅被杀;也猜对了结局,李斯被腰斩,赵高被设计诛杀;然而中间几任却不是被诛杀的。人是肯定会死的,但是死法不同而已,他们有老死、病死、自杀等等。在伴君如伴虎的古代,秦朝的丞相也还算活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