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武打片越来越难看?

覃云伟


曾几何时,武打功夫片是万人空巷,最早的83版《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武打场面,没有特效,威亚也少,一招一式,硬桥硬马,有程晓东等;后来李连杰出演电影《少林寺》,一时间掀起了功夫热,街头巷尾,从观看到模仿,影响了多少人……



在香港,成龙的杂耍式的打法,和不要命的冒险,看的人目瞪口呆;在国外更是有李小龙的扬名立万,让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后来的甄子丹,吴京,释小龙,王宝强等,让功夫世界一片火热。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有武术基础,有些甚至更厉害。比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些明星用拳头打进了好莱坞。

有功夫基础的人肯吃苦,他们拍片子只要导演设计好情节,基本不用替身,除非是拍飞檐走壁的戏。比如成龙和李连杰合演的《功夫之王》,两个人是真打,并且停不下来!他们有真功夫,对艺术力求完美,敬业精神值得钦佩。

甄子丹,赵文卓也是一样,甄子丹是喜欢将西洋拳术和搏击,武术,融为一体,出拳快,准,狠,;赵文卓会很多种拳法,打起来行云流水!大气顺畅。……





然而,成龙老了,李连杰身体不允许,甄子丹也打不了多久了,吴京也伤痕累累,……功夫片青黄不接。现在人的思想变了,价值观也变了,一切向钱看,以票房论成败,催生了一大批小鲜肉。不看剧本,不谈角色,先说钱。真是靠脸吃饭不要脸!

一到拍戏的时候,迟到,早退,嫌台词多 ,怕热,怕冷,怕苦,遇到动作戏替身上,表面上还装的有模有样!吊威亚怕高,头晕,白嫩嫩,娇滴滴。整个少爷,公主,后期制作上电脑特效大显神通……出来的效果果然不一样,没办法,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谁让演员长的好看呢?只要票房好。

观众的审美取向也变了,先看帅不帅,美不美,颜值过关了才去看剧情,快餐文化!所以一看电影,清一色的小鲜肉,演戏都没学会,却都是武林高手。这个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特效 ,小鲜肉,不给他们市场!功夫片或许能起死回生。

谢谢,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娱乐,欢迎大家评论点赞。


水到渠成183


中国影视剧中的武打戏基本上可以以2006年的张纪中制片的《神雕侠侣》作为一个分界线。远到成龙主演的《醉拳》,近到张卫健主演的《少年张三丰》,2006年以前的国内影视市场极为青睐武打题材,其中不乏有改编金庸古龙武侠剧的原因。武打影视剧通常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着墨于英雄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或是充满江湖儿女的荡气回肠。

影视剧里精彩的武打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武术老师的指导与武打演员的相辅相成,第二种演员有武打功底,最后一种是演员无武打功底。

首先是第一种,国内知名的武术指导有程小东、成龙、袁和平等人,这些老前辈业界内声名显赫,参与的影视剧中,参演的多为带有武术功底的演员,武打戏动作流畅,干净利落,非常有力度。

这些武打戏多出现在早期的香港武打片中,内地的武打电视剧多为后面两种,他们通常是通过演员的自身表现来达到武打戏的利落流畅,前者自身具备武打功底的有释小龙、张智尧等人,他们的代表作品有《少年黄飞鸿》、《楚留香新传》等。这些人在拍摄武打戏的过程中,基本上不用替身,可以独自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武打戏份,因此在后期剪辑上,可以较为完整的呈现整个武打过程。由武术功底的演员拍摄出来的武打片段,不论是在动作上,还是形体上,都能完美呈现出武术的力度美,不过具备舞蹈功底的演员因为形体表现好,基本上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刘亦菲在06版《神雕侠侣》中的演出。

最后一种是现在国内影视剧武打片段的常态,武术指导对于整部剧的武打戏份收效甚少,演员形体僵硬,既没有武术功底,也没有舞蹈基础,更没有刻苦钻研,甚至连几招都不愿意打。于是在打戏中大量使用武替,使用特效,而这也是现在青年演员中被诟病最多的其中一点。


影视口碑榜


说武打电影越来越难看,其实是与之前的电影比较而言的。

这里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一是演员没有真功夫,或者说会真功夫的演员少,演员的敬业程度也有问题。看看成龙年轻时多玩命啊,李连杰打很帅气,甄子丹打得够真实,现在的基本上没什么功夫明星能接班。一是功夫不到家,有的演技还差点,肯花心血的更少。

二、导演本身的变化。这个不细说,既有导演群体的更迭,也有优秀功夫片导演本人的转变,例如徐克。

三、时代的变化。这个是根本性的原因,就像武侠小说的巅峰就在金庸古龙那一代,武侠小说没落后,根本上立足于武侠小说的武打片也走向了没落。人类的武术动作技术发展到了极限,在武打片里面的创新也基本上走到了头。

其实也还有个别好看的,例如《绣春刀》《叶问》。但这样武打片的进步已经被高速的时代抛弃,在历史大潮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的电影类型太多,武打已经小众。在有对抗情节的小说文艺作品中,动不动打到天上,玄幻修真,日本动漫随便打爆地球等等,让武侠显得格局太小。

归根结底,人变了,武打片也老了,跟不上时代很正常。想看好的武打片,翻翻老碟子吧。


格斗老兵


武侠片,武侠片突出的是一个武字和一个侠字,武是需要真功夫来表现得,例如李连杰的黄飞鸿,方世玉系列硬桥硬马,拳拳到肉脚脚千钧,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讲究个一镜到底,不能分镜。所以看起来大气磅礴赏心悦目。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功,要是没点真功夫都不敢接武侠片。在那个年代拍武侠片的难度系数级高成龙,李连杰包括当时年少的吴京全身伤痛各种骨折甚至落下残疾,李小龙父子也是在拍摄中殒命。由此可见主演们的付出与牺牲之大,无愧这个武字。

反观今天呢,各种韩流小生当道,别说真功夫了,全身上下连一块像样的肌肉都没有,擦破个皮摔个跟头都得发个通告求安慰求夸奖,更有恬不知耻的媒体跪舔称赞其“敬业”。舆论,思想,风气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带歪的。这个镜头没用替身,“敬业”,吊个威亚“敬业”爬个山涉个水“敬业”冬天穿个单衣夏天穿个棉袄“太他✘敬业了”在这种大环境下95%以上的演员不思进取,畏惧辛苦,不愿流汗更不愿流血。练功是什么?能给我带来人气吗?4天6000万的单子有吗?没有?走你。

咱们再说说这个侠字,什么是侠字?

往小了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轻生死重情义气冲云霄。水波梁山聚义厅上一杆大旗上书四个大字:替天行道。蔑豪强,扶弱小,助孤寡,一诺千金。这是侠

在说说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金庸先生写的。萧峰为止兵祸自绝于雁门关外,郭靖黄蓉夫妇战死于襄阳。都体现出了盖世豪侠的气魄

成龙警察故事,A计划都刻画出了惩恶扬善的精神。胡军的萧峰豪气干云所向无敌,李连杰的黄飞鸿尽一己之力扶国家保社稷,有王者之风。

再看看今天的流量演员,白面无须好似太监。拍武侠片时,给人一副走错片场的感觉。好怕他们会用小拳拳锤对面胸口,比武就比武,但是不能弄皱人家的衣服啊!今天太阳太毒,风也太大了,换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不好吗?哎,不许碰本宫的头发,发型乱了就不美了。这几天太忙了找几个替身演员拍吧,戴个面具,不行最后抠个图就好了,不要打扰哀家做头发。

流汗是什么?流血你赔得起吗?拼命?想想都怕怕,干嘛吓唬人家?练功也太苦了,不练,在弄疼了人家。想出名,来点绯闻就好了,吃什么苦啊!想赚钱4天我有6000万。你能给我更多吗?就算你给,,人家也不要。

在这种环境下,你觉得还能拍出什么好片子吗?读者朋友大家觉得呢?


孙永75


以前才是武打片,动作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演员都有武打基础,每个演员都认真拍戏,一招一式都刚劲有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原汁原味香港武打片。如《上海滩十三太保》、《精武英雄》等。现在只能称魔幻片,反正一挥手就排山倒海,动作能糊就糊,打斗时各种角度镜头乱晃,近二十年来,恕我直言,没有一个片子有武打效果(即原汁原味港片),完全拉低我们观众的智商,把观众当傻瓜,但场景却越来越好,小鲜肉演员的片酬是越来越高,我还不如打仙剑游戏,里面的场景来得更加逼真。或者看旅游记录片,风景更加迷人。如新版的武侠电视剧,几乎都是垃圾。《射雕英雄传》为什么都喜欢看83版的,后面都没这版好看,就是这个道理...


喝咖啡的猪107


以前好的武侠片是文艺导演拍的,所以如诗如画,江湖庙堂。现在武侠片,至少我有很多年没看了,免费的途径也不看,所以上映的大多是现代动作片,改由打星拍,看重拳脚节奏,越来越跟好莱坞审美靠齐。不是坏事。但你感慨的传统武侠确实越来越少越难看,是事实,是你的怀旧,不是时代的遗憾,是时代的发展,是好的资源去了更好的地方


随便了非要个名字么


以前的武打片很有特色 成龙的跑酷杂耍,李连杰的功夫美学,李小龙的真功夫,都很有特色,后来甄子丹吴京的狠辣刚猛也不错,可是后来的鲜肉演员本身底子就不行,动不动就是替身。没有自己的特色。只好用短镜头衔接,晃动表现。很快人们出现审美疲劳


文止一刀


李小龙有一句话: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为武术最高境界。可是现在的导演有几个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呢?一味的追求流量小白脸,可悲啊。李小龙是把中国武术推广到全世界的第一人,武术电影现在没落了,李小龙死不瞑目啊。中国,武术的泱泱大国,现在连小国家武术电影都比不了,导演们一个个大言不惭,无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