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待遇问题为什么总是争论很大?

奔跑吧兄弟170101780


教师待遇问题,一直是公众争论不休的焦点。

这边说待遇太高了,那边说待遇太低了。

正儿八经的说法是:教师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为什么以公务员为参照标准?

这说明公务员的待遇是真的高啊。

君不见,只有老师转行当公务员的,何曾见公务员去报考老师?

口号喊了那么多年,有些地方还是“空调”,并没有真正落实。

为什么老师待遇争论最大?

1、有人质疑老师的待遇与贡献是否相当。

当前,个别教师的师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有人以偏概全,认为老师拿着旱涝保收的工资,却不好好的教书育人。

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把教师职业神圣化或妖魔化。

于是,有人觉得老师的付出,根本不配拿高工资。

这是对教育的无知,对教师的偏见。

2、庞大的教师群体表达自己的诉求。

教师是最大的事业单位群体。

教师的待遇关乎众多的教师家庭。

事实上,按现在物价水平,单靠老师的工资,也仅仅能养家糊口。

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教师表达涨工资心声,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3、行外人普遍有羡慕和怨恨的矛盾心理。

有个怪现象:重视教育,但不重视教师。尊重知识,却不尊重教师。

有人一面羡慕老师收入稳定,还有两个带薪假期,一面却轻视教师、贬损教师。

很多人说老师好,为何进入教师行业的顶尖人才却很少?

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待遇低,缺少职业吸引力。

某地曾有人举报老师,因老师开车回学校,被怀疑有不正当收入。理由是:老师的收入那么低,你哪来的钱买汽车?

后来,该校就禁止老师开车上班。

老师就该工资低的?这简直就是笑话。

教师的待遇本由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然而,却受到众多的无理非议和责难。

这可算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大奇观!

教育关系民族的兴衰,教师关系教育的成败。

提高老师待遇吧,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才是国家之幸!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评、点赞!





小李滔滔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强盛,必须依赖我们祖国下一代的力量,而教师是决定我们祖国未来力量的关键人物。提升和关注教师的待遇问题,本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各类负面新闻和大众舆论的错误导向,让很多的人对教师工作产生大量误解。


在外界眼中,教师的待遇一直是非常优厚的,薪资同当地公务员的水平相当,还享有所有的节假日,在寒假和暑假近三个月的时间,不需要工作,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国家这么重视教师待遇了,教师没有理由再要求改善待遇问题了。


可是这并不是最真实的现状。教师的薪资水平与公务员的基础工资是相当的,可是公务员在基础薪资之上,还有各类补贴,例如“饭补”、“车补”……等,这些零零散散的补贴工资,就远远超过教师的总薪资;


教师的假期真的就是休息吗?错,学生们离开学校,不代表教师可以回家休息,大家依然需要坚守岗位,完成当前学期的资料整理工作,对学期进行总结和回顾,开学前,也早早来校,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学生的到来。有的老师也会被安排到外地,参加长达一个月时间的教师技能培训,或是参加各类师德师风养成的活动,仔细算一算,真正可以休息的时间寥寥可数;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时间短,不就是给学生上一节课吗?但是您看到这课前和课后的工作吗?课前教师要备课,找出考试的重点知识,要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在学生有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还要及时的疏导,这些隐形的工作量,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所以,大众的不理解与教师的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也许是导致教师待遇问题的争论的导火索。


决胜网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老教师(临退休)有关,许多老教师家往农村,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已被环境完全同化,单职工尤为突出,接触的多数是农民,把自己的生活及思想完全活成一个农民的生活状态,挣钱拼命省,自己不用也不会用,全花在子女身上,而子女也很多是农民或打工的,这样造成周围人认为教师工资高得用不完。

但现在的中青年教师,极大部份是集学习性,创造性,和先进文化于一身的代表,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注重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追求健康而不落后的生活方式,以此提升教育功能的先进导向,和现代文化传播使者应备的基本素质,用心用能力做到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完成开启人类灵魂的使命。他们应接受城市文化,适应城市生活消费,应有专供学习,锻炼的余钱,应有供与社会人交往的少量公关费用,应有一些一家人敢出门旅行的费用,应有子女接受中等水平教育的开支,如上个美术班,舞蹈班或钢琴班,或英语班,,,,的费用,包括为孩子创造愉快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费用,应有一辆二手汽车该养吧(教师本身就是用嗓之人,经常骑摩托车上班路程远,许多人患上关节炎,上下楼梯脚上无力,尤其是冬天寒风造成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咽喉和声带,加重职业病生成,易形成悲悯性情与失落仇怨,)。

学校内部的财富差距日渐扩大,原来家与家基本相当的生活平衡被打破。同样教龄,同样学校,光工资每月就可差千元及以上,有领导职务的更不消说其它收入,而领导人数比重越占越大(到五十退二线拿高工资怡养百年后又一批领导又承前继后)。虽然收入差距大了,但却在一个层檐下生活,低收入教师基本就是一线教师,又卖命又遭气受。生活上还要拼命去与之靠齐,至少别穷孩子的教育,不让自己的孩子自悲啊!

教师的工资全是死工资,扣多添为零,大家都懂,一个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工资卡一般三千元左右,上下班油钱五百,汽车耗损比油钱高,孩子教育费用,全家生活费用,衣服一年买2套,鞋子2双,袜子内裤2,一家人应买多少,这都有帐算啊!一个月最大能力迎接客人一次,超出一次又咋办?出现些意外事件如何应付?虽然有时候问父母要,但父母都七八十了,还有多少钱给你啊?

算了,不算细帐了。反正就是一个字“穷”。穷一生的是钱,富一生的是精神!愿师德照亮中国的小康大道!


酸辣粉叫花鸡


这个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说清楚。

全国教师总数过千万,算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了。又多少都有点文化,按理说,应该是有些话语权的。然而,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教师却总是遭欺负,被打被骂被抹黑,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四处愤激地诉苦。即便如此,也鲜有人给予教师同情和理解。

至于待遇问题,教师与社会公众之间,更是误解极深。

一方面,教师普遍反映工资太低,不足以养家糊口,难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更无法与公务员待遇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教师工资并不低,低的恰恰是师德水平。

双方各执一词,时常发生激烈的辩论。但很多时候,都仅是情绪的发泄,真正能理性表达者甚少。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身份认知偏差。

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身份即使不能算是国家干部,至少也是知识分子吧?工资待遇即使达不到上等层次,起码也应该达到“全国非私有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吧?

但社会公众却常拿教师和农民、下岗职工以及环卫工相比较:工资低?要知足!总比农民高、总比环卫工高吧?

即,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是白领精英,公众却认为教师仅是社会底层劳动者。双方在教师身份认知上存在偏差,看法相去甚远。

2、传统观念影响。

元代有“九儒十丐”之说,把人分为十等,教师被列为九等,仅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说法非出于正史,在当时亦有失偏颇,但教师社会地位之低,由来已久,亦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之后,师资紧缺,很多农民洗脚上岸,成为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这些教师本质上也是农民,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自然也不高。

更兼在那特别的“十年”,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是被排挤和打倒的对象,哪里有什么地位可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普遍共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的重要性却未得到承认,因此就有了公众对教育质量和教师水平要求很高,但却不愿意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提高的不合理现象。

3、信息混杂

教师也不是都很穷。比如说一线城市教师、发达地区教师、私下办补课班的教师等,都是收入较高的群体。相对数以千万计的教师群体来说,这些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一个老师补课,就会涉及几十个家庭,社会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教师整体形象的评价,容易使公众以点代面地产生“教师都补课,年入几十万”的错觉。

还有新闻媒体隔三差五就会发布教师涨工资的消息,却很少落实。但社会舆论却已形成,致使公众误以为教师工资已经很高。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前面很多朋友都说过了,就不再赘述。


其实,任何职业的收入水平,都自有一个合理的形成机制。你觉得自己太少,却嚷嚷不来;你觉得他太多,也无奈他何。

上个月请人修燃气热水器,仅换一个很小的零件,成本充其量也就是2元钱,但是对方要价50元,我却不能不给,因为我自己没办法解决啊。

房子装修的时候,需要封阳台,做铝合金的师傅说:从160元一平米到400元一平米的都有(推拉窗),你要哪种?他是个实诚的人,一分钱一分货,摆在明面上,选择权在我。但我不能既要质量好,又要价格低。世上哪有这种便宜事?

所以,不能他抱怨工资低,你却谈师德不够;他说待遇差,你却骂都补课去了;他讲政策没落实,你却怼总比农民好。

这哪儿跟哪儿呀?

总有一天,后来者会用脚投票——事实上,正在发生!


毫米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要说说我的观点。教师的待遇问题,确实是内外理解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是国人的狭隘小农心态在作怪。这种心态的特点是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比自己轻松、比自己生活优越、比自己活得幸福。

实质上呢,没有一样工作是轻松的,没有一种职业是什么事都不用干就可以拿钱的。这里有个交换的概念。俗话说,钱难挣、屎难吃!菜农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累但利润微薄,他会羡慕其它职业,人家动动嘴就可以赚钱;市场的推销,他们赚钱确实是靠嘴的,要忽悠上大的顾客,他的提成会是很高,但他却每天忙碌奔波、跑断双腿都不一定能够忽悠上一个人 他们羡慕那些稳定工作的,做着就拿钱;有稳定工作的人,是天天坐着赚工资,比如公务员,他们天天都做同样的事,生活没有变化,嘴皮子磨破,还要在勾心斗角、重责倾轧下辛苦劳累,一旦出问题则万劫不复,他们就羡慕那些自由职业者,什么责任都不用承担,想干就干,干一周可以逍遥一年;自由职业者却觉得自己穷困潦倒,没有社会地位,天天昼夜颠倒,找不到开张的机会,他们又在羡慕别的职业……就这样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羡慕别人的,但自己又无法做人家的事,只能过过嘴瘾,倾诉一下、发泄一下。我们最多听到的就是人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说自己的职业怎么怎么不好,孩子以后长大了前晚别从事这样的职业。

这里再说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老鼠要嫁女儿,要找天下最厉害的,于是找到了太阳,太阳说乌云能遮住自己,乌云更厉害;乌云说一阵风就把自己吹跑了,还是风更厉害;风说墙能把自己挡住,墙更厉害;墙说老鼠能打洞,还是老鼠厉害。老鼠看又绕回自己了,但大家都有害怕的,那么自己最怕什么呢?最怕猫,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猫。看看前面列举的现象和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相像?

事实上,任何职业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有它轻松的一面也有它劳累的一面。同时任何职业都有一部分人富、大部分人穷;一部分人成功,大部分人庸碌。经商的大有人在,但大富之人是少数;科研人员很多,但科学家是少数;公务员很多,但顺利升官的是少数;推销员很多,但能提到大的分成的是少数;教师很多,但工资高的也是少数。说的好听些,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正规一些,叫多劳多得;说的实在一些,叫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所以,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事,尽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就,而不要去诋毁其他行业的人,因为隔行如隔山,咱不懂人家的事,也不懂人家的辛苦,仅仅处于酸葡萄心理、从外表上看就说人家如何如何轻松只会显现自己的无知!


狂想的芦苇1


对于教师的工资讨论,这些年一直在持续。有说低的,也有说高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以本人看来,这里可能有点误会。

一,教育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按照这一规定,教师的工资已经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基本相当,甚至,教师的工资还略高于公务员的水平。

二,公务员的工资和教师相当,福利待遇也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好。这些年公务员的职业很热,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传说中的高福利。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

三,公务员和教师一样,也是靠工资吃饭的职业。就是人们想象的福利也是子虚乌有,少的可怜。至于能够达到领导级别,一辈子恐怕没有几个公务员能够混到那个位置,可比教师熬个高级教师职称难多了。

四,现在,人们之所以认为教师工资低,主要原因是多数人认为公务员工资高于教师收入水平。认为公务员除了工资还有福利,还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工资水平高低,不应该只于公务员做比较,应该与当地平均工资相对应,如果教师的平均工资与当地平均工资持平,那就等于是处于较高水平。现在的教师工资应该是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


无奈且向上


工资水平因地差异巨大

在一线城市里,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当还是非常不错的.在三四线城市,工资水平确实不高,处于中等水平.在广大农村地区,确实是特别低的.要说老师工资确实不能武断的说工资高或者工资低,地方差异巨大,没有可比性.然而,小城市里老师的工资确实是不高的,还经常面临拖欠工资的现象,因为地方财政可能出不了那么多钱,几处于3000-5000的水平.即使教育法规定老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但从公务员转老师的几乎没有.相较于当地房价来讲,这点钱确实是捉襟见肘.大城市里工资高,单从数字上看确实高很多,但我们要同时看到大城市里的房价,老师买个房子压力也特别巨大.

老师补课占收的大头

若老师只有工资,那肯定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在老师收里占大头的并不是工资,至少对于很多老师是这样的,甚至有的老师靠着补课发家致富.这种情况在小城市里非常常见,老师带几个学生,一节课几百上千的,一个月就可以增收几千块.又可以领工资,又可以挣外块,这样的工作谁不愿意干啊.所以就会出现上面所讲的,一边很多人报怨老师工资低,一边又是无数人抢着去学校当老师,这样的情况表面看起来矛盾,实则是有大猫腻在里头.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我是学霸数学,欢迎关注!


学霸数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收入高低源自对比——不患寡而患不均吧。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可以用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屁股决定脑袋”来解释:没人会觉得自己收入太高。

如果拉开了聊的话,作为教师,我有些感受和想法,供参考。

A面:内行眼中的工资低

以本人为例,每个月到手5000出头吧,如果年底考核合格,还有1万多块钱。所以每个月平均6000吧。不知道在外行看来,这算不算待遇高。但在我们内部,觉得这不算高。同事们聊天,讲给人按摩的大姐的也是月入六七千,小区里健身房教练号称月入万余……所以心里不平衡啊:我们上学上了二十年,交了多少学费,掉了多少头发,到底来不过如此。做老师的,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谈收入。老家铺地砖的老表们,比你挣得多的多。

教师工资低是普遍现象,但教师群体也有富人。比如那些领导,那些知名的教授博导们,手里握着的各种资源,都能变成银行账户上的数字。所以你说工资低,它真不高,但有高的。

B面:外行眼中的待遇好

题主问题用词精准呀,工资和待遇显然是不一样的。暑假、寒假、一周几节课……所以那么的人都会问:你们老师天天都干什么呀?潜台词是:你们TM这么多时间,真爽。所以,

时间自由可能是“待遇好”的一个重要表现。还有,运气好的老师,可能会分一套便宜房子——这便宜简直太大了(这个不能多说,拉仇恨)。再者,好歹也算知识分子,一般还比较受人尊重,至少大部分的学生对你还挺尊重的。

然而,外人眼中的待遇好,很多时候只是幻象罢了:老师们上课之外的工作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不解释了,不信你来试试;房子要靠运气,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的;受人尊重?假象。金钱比知识能得到更多尊重。

【总结】很多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待遇尤为如此。教师跟教师也不一样,学校跟学校也不一样,甚至同一所学校不同二级单位里的收入差异也非常大。其实,教师待遇争议大,也和国家对教育的态度有关系——光想让马儿跑,就是不想让马儿吃草。准备给点钱吧,就拿一根长棍子挑的老高,后面一大帮穷秀才不要命的追……很好,你开心我就开心。


大圣队长


要发展,振兴,强盛,富强,幸福,提高国民素质都离不开人才,教育,教师,教师高薪,退休教师最高。

一味的爱魅,回避,搪塞,贬低,打压,挤兑,诋毁 无视,歧视,不理,……,必然会失去人才的大批成长,涌现,失去人才的至高点,失去发展良机,失去异军突起,激起直追,赶超引领的机遇,失去该有的快速发展的吉时。

重视教育是强国富民之需,是挖掘释放巨大潜能,科技,教育,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要高薪,退休教师最高,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吸引力,终身,钻心从教,育出更多的顶尖的优秀领军人才,再选领军优秀人才从教,……。步入良性循环快出人才的快车道。从古至今,当今世界横向比较,谁重视了教育,发展了教育,尊重爱戴教师,就安定,兴旺,发达。

教育并非万能,但又无所不能。是开启人才仓库大门的金钥匙,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壮大,领先,超前,取胜,永立潮头,永远不败的源泉。是竞争领先取胜的根本所在。

忽视教育,是裹足不前,夜郎自大,自视清高,一叶障目,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慢性自杀,坐以待毙。

教育要提质增效,首先要重视教师,在高薪,高门槛,严进宽出,整肃队伍,清除不合格的教师,才能真正抓住教育大发展,大振兴的牛鼻子,才能真正的振兴经济,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实现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实言守真


教师待遇问题为什么总是争议那么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

从梳理当前社会热点来看,教师待遇也能算是比较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对于老师待遇广受关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一是教师队伍庞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二是教师寒暑假被认为是很大的福利;三是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存在待遇的地区差异,而且差异很大等。

其实,对于教师的待遇问题也无需过度关注,很大一部分人只是看到一部分地区教师工资高、假期多,并没有看到教师每天要比正常上班时间早,下班时间晚,而且寒暑假大多时候也会被技能培训、批卷等事务缠身,并不像社会认为的那样清闲。同时教师的待遇在很多地方还是很低的,亟待提高教师待遇。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体制内问题答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