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母親的鄉愁

沙肝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愁稠,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別離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讀著席慕容的詩,我感受到濃濃的鄉愁。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一進入臘月,年的氣息便越來越濃:殺年豬、祭灶、撣塵、貼對聯門神、掛年畫、鋪青松席、放爆竹、吃年飯、守歲、拜年。我們這些小孩不識愁滋味,總是剛過完一個年便盼望著下一個年趕快到來,穿新衣、拿壓歲錢、吃零食。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隨著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的家也由老宅搬進了樓房,過年的習俗也隨之越來越簡約現代。但無論習俗怎樣改變,大年夜,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那碗沙肝。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大年三十,把它與老火腿共煮。火旺湯沸的時候,整個屋內便瀰漫著黃豆香、豬肝鮮、火腿香混合的特殊香味,讓人垂涎三尺。這種特殊香味我至今仍無法用準確的詞語來描繪。沙肝煮熟了,把它切成片,與泡肝、血豆腐拼成一個拼盤擺到餐桌上,那是一道非常地道的會澤菜。就是微小顆粒人口的感覺,不粘不硬,非常美妙,所以叫它沙肝。沙肝可可生香,難以忘懷,之於母親,那便是家鄉的味道。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回來幫我舂豬肝”,接到母親的電話,我們一家三口趕緊回孃家。路上,孩子很好奇: “媽媽,外婆怎麼每年這個時候就要舂沙肝呀?”哦,我的思緒隨著孩子的提問回到了三十年前……

樂業鎮阿布卡石關口,是個清秀的小山村,那是母親的故鄉。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這裡的“年”便是外公家的“年”,便是農村人家的“年”。臨近過年了,農村人家要根據家人的屬相選定殺過年豬的日子。在一個冬天的早晨,濃霧迷濛,勤勞的人們早已開始忙碌。找一片寬展的地點在地上挖好鍋洞,生火、燒水,忙的不亦樂乎。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就連大門前的那棵老杏樹也努力向四周伸展蒼勁的樹枝,彷彿要努力罩住樹下早已支起的長桌。等待一切就緒,便開始殺年豬。門外,雞鳴犬吠,豬哼馬嘶、人聲鼎沸,村裡的男人們聚攏在一起、插科打諢,等著幫忙;院子裡,女人們也不閒著,洗碗洗鍋洗菜、推豆麵、捏豆腐,只等著那熱氣騰騰的豬板油、豬血、豬肝一股腦送進來,加工成一道道佳餚。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不一會兒,外公拎著熱氣騰騰的豬肝進來,“快,抓緊時間舂沙肝”。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豬肝是眾多美食中外公的最愛。於是,全家大小齊上陣,外婆把黃橙橙的黃豆麵盛在大盤裡,二姨彎腰在桌上認真地把豬肝切成一公分、半公分大小的小塊,舅舅往盆裡放豬油,加上鹽、八角、草果、花椒等香料,母親則往盆裡打雞蛋,一切準備妥當,外婆用那雙粗糙但靈巧的雙手把豬肝與豆麵、雞蛋、調料等拌勻,然後一點點放到石臼裡,舅舅挽起袖子使勁舂。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看著豆麵與豬肝在舅舅的的揮汗如雨下漸漸融合,外婆和母親、越來越筋道、外婆和母親、二姨把它們象做土胚一樣,做成五公分長、三公分左右寬的長方形狀,放在簸箕裡置於屋頂上與陽光親密接觸,等它晾到半乾定型了,就可煮來解饞。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外公則蹲在院坎上咂著旱菸、笑眯眯地看著一家人忙碌而溫馨的場景,我們四、五個七、八歲的小孩也學著外公的樣子,一排的蹲在那兒看熱鬧,又不時的嘻笑打鬧。這時,太陽已從迷霧中掙脫出來,照得大地暖暖的,薄霧籠罩著小山村,錯落有致的青瓦屋頂上炊煙裊裊升起。簡直就是一幅美極了的山村水墨畫!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如今,儘管外婆已去世快20年、外公也已去世快3年,但這些年,只要母親下令回家幫忙舂沙肝,哥哥、我和弟弟就不敢耽擱,齊刷刷的到家幫忙。其實,這是母親為了創造機會,讓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勞作,享受一家人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慕然間,我明白了!母親每年舂沙肝,那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不單是為了餐桌上多一種菜品,更多的是寄託著她對故鄉的眷戀、對逝去時光的追憶和對家人的深厚感情。儘管時光流轉、世事變遷,故鄉的一草一木、家人的一舉一動對一個記得住鄉愁的人來說,永難磨滅。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媽媽,為什麼呀?”孩子的追問把我拉回到現實。我脫口而出: “這是你外婆的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不僅僅是詩人眼中的山、水、郵票、船票……它是一切能勾起無限思念的、美好的、讓人不願忘卻的事物,像極了這沙肝的味道,雖然古老,卻歷久彌新……

肝,是什麼肝?會澤老沙肝!

文字:張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