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接上文,當晉王朝竭盡全力來對付五斗米道孫恩時,當初司馬道子設下的離間計,如今開始發揮功效了。自上回殷仲堪威逼桓玄、楊佺期後,三人的矛盾日益加劇,終於看似團結的同盟開始分崩離析。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桓玄、殷仲堪、楊佺期三人大打出手,桓玄畢竟桓溫之後,又得桓衝教育,所謂將門虎子,很快楊佺期兵敗,單騎逃亡襄陽,隨後被殺,而殷仲堪在得知楊佺期兵敗後,準備出奔長安投後秦,也於途中被擒,後自殺。

桓玄平定了荊、雍二州,將這兩位盟友的地盤,部眾全部收入囊中,然後要求晉王朝任其為江、荊二州刺史。

當然了,按正常流程,桓玄是上書請求,不過他也不是傻子,此時的司馬氏被孫恩搞的焦頭爛額,不足為懼,即便是強求也沒啥關係。

果然,東晉朝廷無奈,只得下詔以桓玄都督荊、司、雍、泰、梁、益、寧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假節。

桓玄很不高興,因為這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於是固求朝廷加領江州刺史。朝廷只得又增加為八州,外加揚州、豫州八郡,兼領江州刺史。

隨後,桓玄又奏請命哥哥桓偉為冠軍將軍、雍州刺史。

東晉命不久矣!

桓玄見朝廷如此疲軟,覬覦之心頓生,他以手中數鎮為基,培養心腹,招兵買馬,不斷進行擴張。而東晉則全力對抗年年來襲的孫恩,只能放任桓玄發育。

到公元401年前後,桓玄出調桓偉鎮守夏口,又以部將督八郡、鎮守襄陽,並遣別部駐湓口等,建立了武寧郡和綏安郡,分別安置遷徙的蠻族以及招集的流民,並徵調了廣州刺史和豫章太守的軍隊,自認已經擁有了晉土的三分之二,便開始為日後登基做準備,比如屢屢收到一些桓氏稱王的祥瑞,當然了這都是桓玄自己安排的,歷朝歷代如此。

公元402年,小夥子司馬元顯接替其父司馬道子,趁著孫恩暫時被打退,開始著手對付桓玄。二月,元顯以朝廷名義,起兵討伐桓玄。當時桓玄已經把長江封鎖,使得揚州等地飢乏,又認為孫恩之亂未平,朝廷無能來襲,就一直在荊州養精蓄銳。

這次桓玄得京城密保,知司馬元顯自領征討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諸軍事,加黃鉞,主持征伐桓玄,而且其中劉牢之為前鋒都督,譙王司馬尚之為後援。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桓玄大驚,本來打算堅守江陵,不過手下謀士勸其改被動為主動,率兵東下,直接進軍建康。

桓玄大軍順流而下,直到尋陽仍未見朝廷一兵一卒,他信心更增,軍中士氣更足,移檄上奏司馬元顯之罪。司馬元顯見狀,驚懼不已,不敢出兵,就打算讓劉牢之前去抵抗,可是前面說了,劉牢之雖然是個猛將,卻不是忠心之人,在得了桓玄的好處後,立刻率兵請降。

就這樣桓玄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於公元402年四月十五日進入建康,掌控朝廷,隨後殺司馬道子司馬元顯,誅猛將劉牢之,廢除元興年號,恢復隆安年號,不久又改元大亨。

稍後,自置為太尉、平西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揚州牧、領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袞冕之服,綠綟綬,增班劍至六十人,享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奏不名的禮遇。以兄長桓偉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又以堂兄桓謙為左僕射,加中軍將軍,領選;以另一堂兄桓石生為前將軍、江州刺史;又一堂兄桓修為右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委命心腹謀士卞範之為建武將軍、丹陽尹;姐夫殷仲文為侍中。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接下來,桓玄效法其父桓溫,移鎮姑孰,辭錄尚書事,但朝中大事仍要諮詢他,小事則由朝中桓謙和卞範之決定,是為遙鎮朝廷,威風八面!

掌權初期,就罷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賢之士,百姓十分期待,不過很快,桓玄豪奢縱慾,政令無常,百姓又大失所望。

在這期間,桓玄剷除異己,將許多北府舊下獄處死,還詔令全國避其父桓溫名諱,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贈其生母為豫章公太夫人。

公元403年,桓玄遷大將軍,請命率軍北伐後秦,隨後又暗示朝廷下詔不準。他本就沒有北伐之意,立刻裝作尊重詔命的姿態停止北伐。 同年九月,其兄桓偉去世,桓玄只覺得孤危,於是加快篡位。

手下人早早的把朝廷加授桓玄九錫的詔命和冊命寫好了,然後桓玄自任相國,劃南郡、南平郡、天門郡、零陵郡、營陽郡、桂陽郡、衡陽郡、義陽郡和建平郡共十郡歸於自己轄下,封自己為楚王,加九錫,並能置楚國國內官屬。

好吧,加九錫,這意味著桓玄馬上就要稱帝了。

公元403年十一月,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又加車馬儀仗及樂器,以楚王妃為王后,楚國世子為太子。這月十八日,卞範之寫好禪讓詔書,臨川王司馬寶逼晉安帝抄寫一遍。

二十一日,由兼太保、司徒王謐奉璽綬,將晉安帝的帝位禪讓給桓玄,隨後遷晉安帝至永安宮,又遷太廟的晉朝諸帝神主至琅邪國。

然後百官到姑孰勸進,桓玄呢依照傳統,再三辭讓,官員們也配合,堅持勸請,桓玄裝作十分無奈,於是築壇告天,於十二月三日正式登位為帝,並改元“永始”,定國號為“楚”,史稱桓楚。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可能因為是頭一回篡位,經驗不足,結果在祭天時把流程搞錯了,百官忘了高呼萬歲,也忘了改變帝諱。不過這些不重要,因為桓玄現在特別滿意。

築壇告天之後,桓玄追尊父親桓溫為宣武皇帝,封自己的兒子桓升為豫章王。跟其他立國皇帝不同,桓玄在太廟裡竟然只供奉桓溫一人,並沒有追尊祖父桓彝及以上的祖宗。

接著,遵循晉武帝遷魏陳留王居鄴宮的前例,封晉安帝為平固王,遷於尋陽軟禁,對司馬宗室及安帝兄弟並未加殺害。

繼位之始,桓玄宣佈大赦天下,改元為“建始”。

結果這詔書剛下,有人進言說“建始”是“八王之亂”中趙王司馬倫篡位用過的偽號。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祭天

桓玄馬上下令更改,改為“永始”,然而有人又說這是昔日王莽用過的,桓玄擺擺手,不改了。

當日,桓玄的儀仗大隊從姑孰出發,進入建康宮時,狂風呼嘯而至,所有的儀仗旌旗竟全被吹倒。

桓玄臨登御座,突然御座散垮,君臣面面相覷,場面一度十分尷尬。所幸殷仲文反應敏捷,奉承說:“陛下聖德深厚,連大地也不能承受。”

晚上在西堂會宴群臣,設置女樂歌舞,殿上掛著絳色綾帳,正面染成金黃色,四個邊角雕四條金龍,嘴裡含著五色羽葆旒蘇,極盡奢華。

群臣卻竊竊私語說:“這很像喪車,又像王莽當年所造的仙蓋模樣。龍角,即是‘亢龍有悔’的意思,大不祥。”

不過這些事情,桓玄並沒有在意,畢竟現在當上皇帝了,很順利,晉朝的地方武裝也沒什麼行動,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這讓桓玄還挺高興,不過這些人對桓玄的封賞,也是這個態度又讓人特別鬱悶。

這時益州刺史毛璩對桓玄的安排表示不滿,傳檄周遭,揚言要進屯白帝,討伐桓玄。當然了,這時候晉王朝已經沒多少忠臣了,畢竟數代統治者都是些不作為的主,大家也都看透了,而這位毛刺史,也只是嫉妒桓玄,憑什麼你能做皇帝,我不能而已,故其所能造成的聲勢極其有限。

而東晉境內的老百姓,桓玄篡位那就更無關緊要了。

反正晉安帝司馬德宗時,朝廷裡烏煙瘴氣,地方上人仰馬翻,後來王恭兩次起兵、孫恩年年作亂,是兵皆匪,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換了皇帝,也無非是從一個火坑來到另一個火坑而已,正所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不過桓玄上臺之初,也曾擢用俊賢之士,不過擺樣子是無法長久的,很快朝野上下也就那樣了。如今桓玄即位,為了籠絡人心,宣佈“賜天下人爵位二級,恪守孝悌、勉力耕田者爵位三級,鰥夫寡婦、老而無子、幼而喪親不能自存者每人賜谷五斛”,好吧,這詔令倒是不錯,可是皆是空頭支票而已。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對百姓而言,桓玄當家和司馬當家並沒有區別,不過桓玄這次政變,沒有造成大範圍的流血事件,也沒有造成地方上的動亂,對百姓而言,還是好事吧。

篡位之後的桓玄特別喜歡錶面文章,比如親臨聽訟觀視察囚徒,無論罪惡輕重,大多釋放,有當街攔著他的車輦行乞的,就停車施捨,可是他並沒有做到承諾給百姓的,時間久了怨聲四起,當然桓玄本人並不知道,還自以為功德深厚。

之後,他驕奢荒侈,遊獵無道,通宵玩樂。全然忘卻該如何治理國家,當人民的怨氣達到頂點,桓玄的末日也就到了,

東晉的滅亡(四):桓玄是否能夠完成其父桓溫的篡位之舉

公元404年,早就對桓玄不滿的劉裕,以打獵為名,召集北府舊將,突然起事,至此,兩晉年間最後一個大人物正式出道,以自己的能力周旋於這一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中,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這時候東晉已然亡國,而之後劉裕重建的晉朝可以忽略不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