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分其军,十二分其民的季武子!

浅谈四分其军,十二分其民的季武子!

季武子,姬姓,季氏,名宿,春秋时期鲁国人。季文子之子,季孙氏第三任首领。谥号‘武’,故称‘季武子’。

鲁襄公五年,季文子去世,季武子得以继位,继续执掌鲁国的军政大权。

鲁襄公九年,晋悼公借由晋鲁联军攻郑之际,为年纪十二岁的鲁襄公举行了冠礼,季武子全程随同。

浅谈四分其军,十二分其民的季武子!

《孔子春秋》剧照,倪大红饰演鲁襄公

鲁襄公举行了冠礼,也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成年人,可以自主的行使属于他的权利。已经品尝过大权独握的美好滋味的季武子不甘心就这样将权利交还给鲁襄公,为了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势,季武子想到了通过增设一军,的方法,将军权及相应的征赋权从鲁襄公的手中夺走。

同时,将原本的两军增设为三军,分别交由‘三桓’管理,也拉进了‘三桓’之间的关系,三家合成一股,共同进退。

鲁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正式实施了这一计划。

鲁襄公十二年,季武子为了进一步削弱鲁君,增强自身的权势,他又将鲁国的国民分成了十二份,‘三桓’得其七,鲁君只得其五,鲁国公室日益衰败。

鲁襄公三十一年,季武子不顾叔孙豹的反对,强行立鲁昭公为君,为日后季孙氏蒙难埋下了伏笔。

浅谈四分其军,十二分其民的季武子!

鲁昭公五年,季武子假意废除了此前新设的中军。可实际上,他将鲁国的军队分成了四份,季孙氏得其二,孟孙氏、叔孙氏各得其一,并且明确的将军队的征赋之权划分给‘三桓’所有,鲁国的公室更加的衰败了。

可以说,‘三桓’能够在日后执掌鲁国的军政大权,将鲁君变成一个摆设,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季武子的这番集采绝伦的政治手段。若非季武子将鲁国公室的权利剥离到‘三桓’的身上,‘三桓’绝无可能长期在鲁国屹立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