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 4 个不花钱的抗癌战术,你就能赢

诗人但丁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然而对患者来说,人生有些路,真的不能只靠自己一个人走。

手术、放疗、化疗...

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让“癌症”不再意味着生命的终止符。然而,对于处在康复期的患者而言,如何回归家庭、社会,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和良好的生命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话题:出了医院,怎样回归家庭和社会。

学会 4 个不花钱的抗癌战术,你就能赢

康复期常见 3 种心理状态

1. 失去依从感

刚回到家里,情绪难免会波动。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能给你安全感,医生的积极治疗给自己带来了希望,护士的温暖照顾给自己带来了希望。现在你身边不再有能日夜照顾你的医护人员了,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2. 病耻感

造口病人身上有异味,怕被人嫌弃;头颈部癌症病人手术治疗后外观变化,不敢见人;乳腺癌被切除乳房后十分自卑,觉得自己身为女人已不“完整”。病耻感让你敏感,如果不加以疏导真的可能会自我隔离,陷入抑郁。

3. 复查前焦虑

定期回医院复查,很多人都会焦虑:一方面期待着检查结果良好,又可以安心过活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又无时无刻担心肿瘤复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应对。

学会 4 个不花钱的抗癌战术,你就能赢

做到这 3 点,告别焦虑情绪

面对上述问题,病友们该如何缓解焦虑呢?在此我们给出几个建议:

1. 用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这个方法看似传统,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确实能让人平静下来,关注当下,直面未来。

2. 与家人、朋友多沟通。把不良情绪憋在心里不仅会憋出心理问题,长此以往还会在身体上反应出来,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对家属而言,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陪伴不仅仅是照料他饮食起居,而是要让他感觉到,我和你的心在一起。这种心灵与情感上的陪伴在病人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都很重要。

3. 找到生活的寄托。我们不可能因为身患疾病就远离社会,逃离职场,在有限的资源下我们仍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美国斯坦福医院的一名医生得了肺癌,治疗后他坚持写作,记录抗癌心路历程,甚至在身体开始好转后就回到了临床工作中。如今的他写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更多。每天早上5点半,当他按下闹铃,僵硬的身体苏醒,而妻子仍在身边酣睡时,他会又一次对自己说:

“我不知道我可以前行多久,但我仍将前行。”

穿上了手术衣,仍然走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重回岗位不是因为经济拮据,而是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忘记病痛,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能找到生存的价值。

学会 4 个不花钱的抗癌战术,你就能赢

做好这 4 点,康复期恢复更好

保持适量的运动

康复期的病友应该尽量保持中度的体力活动,建议每天快步走20到30分钟。

研究证明,适当的锻炼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延长生存时间。前不久国际权威期刊《Cell》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可有效阻止癌症发生。不过运动还需量力而行,若是让自己过度疲劳就得不偿失了。

戒烟限酒

吸烟饮酒是多种癌症的 “元凶”和危险因素。所以想要降低复发的可能,最好戒烟限酒,远离这些致病原。

健康饮食

有些病友在患病后会寻求各种所谓的“灵丹妙药”进补。与各式各样的民间偏方相比,更靠谱的做法是戒掉得病前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品质好的蔬、果、肉、蛋,适当吃些粗粮,少吃红肉、高糖和高脂食物,多了解一些营养学知识,保持各项营养要素的适当比例,这样有助于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和朋友分享,疏解心理压力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康复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不妨给自己找个圈子,分享属于病友之间的抗癌经历。一个家庭的精力可能有限,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就医康复已经很了不起,患者的心理的细微变化因此容易被忽视。那种只有病友才能体会到的无助和孤单,需要通过分享来疏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