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个人比较喜欢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所以创作的画面是以个人的经历、情感以及价值观的体验,将互不相关的事物并置在一起,将不同的东西以某种奇妙的拆分或过渡联系在一起,将自述性特征和个人审美征兆转嫁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

——魏阳阳

魏阳阳似乎一直游移在梦境与幻境之间,由此导致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特点,必然是逃脱现实意义,并逐渐进入到诗意、历史、传统、生命体验式的超现实世界中。在《日常系列》、《创作系列》、《车票系列》三个系列作品中,魏阳阳从日常中摘取的一个片段进行延伸,这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围绕在生活中无可替代,也无可泯灭的,是记忆中的符号。创作系列与空间相关,因为它是对日常生活的抽离,更具有纯粹性,并且也是对想象力的艺术性诠释。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爱的盛宴》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秋》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选择性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魏阳阳对于画面色彩有着独特的偏爱,现代感十足而又稍显冷艳的灰色调与传统的青绿色彩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由此产生出的视觉冲击使得空间越发富有对立感。“谈到色彩,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画面的构图和主题搭配,而这种灰色调又代表着沉着、高雅。对于我的作品来说,我在创作的时候更愿意从自我经验出发从而使用相应的色彩,至于这种颜色会不会受青睐,不是我所能预测到的,我更在意的是色彩与作品之间的和谐。”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魔幻世界》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倾斜的桌子》

在《车票系列》作品中,魏阳阳以一种有限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方式还原车票的有限现实本身。车票的现实意义不但是个体的工具性凭证,更是现代生活总体运动的隐秘踪迹。而在作品中,魏阳阳有意糅合了车票本身自带的基本属性,并将自身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巧妙的加进画面之中,车票有限的有用性仿佛蕴含了更多的无限性。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登机牌》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二等客》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工作生命线》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黄州·五分》

“根本上,《车票》系列所透露出的,是这样一重意味:在克制的、冷静地现实主义的方式下,在纯粹地对车票本身的描摹中,对象(车票)的复杂性、关联性、历史性也并不可能被遏制,甚至恰恰相反,被彻底激发出来了。如同创作者本人一样,作品也总是难以摆脱这样的命运:即使最终沦为迷雾、面纱,即使最终只能充当踪迹的踪迹,但依然能够拥有某种本体性意义,仍然能够与真理相关,仍然能够有所揭示、有所传达。有时,这种揭示的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创作者本人终究难以抑制地做出了某种非现实的改变(在一幅作品中,魏阳阳甚至故意将车票的终点隐藏了)。”

——郭峰《车票:踪迹的可见时刻》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回家》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来来往往》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作品《最高指示》

而在《日常系列》和《创作系列》中,魏阳阳将观众从现实世界抽离,进入到梦境般的异世界,在这里,空间错乱、逻辑失效,所有的一切既割裂又交错,荒诞又逼真,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想象?人同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又是以怎样形式存在?单独的个体在似真似梦的空间中,已经抽离出其作为个体本身的意义,而引导观者反思“存在”本身的含义。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布面油画作品《劳动光荣》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布面油画作品《米老鼠》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布面油画作品《鸟儿》

魏阳阳:在现实中造梦,寻求物象背后的意义

布面油画作品《盘中餐》

“我创作的动力和家庭有关,家庭教育从小就引导、教育我,要用一颗纯真的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教会我如何坚持真理、善良、勤奋,每当遇到挫折不气馁,这便是我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这种动力也和艺术有关,我的创作也是不断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纯粹性,艺术不是那么复杂的事物,它可能更需要表达自我,解释自我,并最终完成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