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与内心的平等对话

随着坐姿训练的越发熟练,肌肉能够长时间处于放松状态,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训练,观呼吸。主要训练专注的能力。注意力提高后,则进入终极目标:与内心的对话

因为没有理解要领,往往做法错误:

1、控制心理。

尤以追求平静为甚,念头来来去去是极正常的事,限制念头,并不会产生平静的感觉,反而因为控制,阻碍,弄得很紧张。打坐所需要的调意不同于一般的精神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愈控制越适得其反。

2、对抗心理。

越控制越失控,内心越乱纷纷,对于任何一个念头的出现,都很抗拒,认为它们是杂念,是对手,控制不成,改为排斥。只要有念头出现就认为是不对的,表现出情绪化的厌恶、愤怒。

3、回避、遮盖心理。

一段时间的打坐训练后,还是念头纷纷,比不练习前更乱,更痛苦。打坐,不想做。无法平和的面对念头,烦躁不安,无计可施。这是极其痛苦的一个阶段,走投无路,动辄得咎。

这都是对调意的理解错误,理解错误,只能得到错误的实践体验,这种体验很不妙。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反省别无其它。

打坐,无它,觉察而已,并不需要多少参与。面对念头也好,想法也罢,平等与之对话,像访谈类的节目一样,主要是展现嘉宾的思想、观点。打坐者,所要面对的终极对象,就是自己的意识。通过舒适放松的坐着,自然的呼吸,创造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接着就是倾听内心的念头、想法、观点。

让念头去表达它自己,感知它的活动,了解它是什么。平等是关键,不应该企图诱导、控制、干扰、遮盖念头的活动。

头脑思维的过程,是打坐的观察对象,排斥它,那么访谈如何进行呢?打坐者应该是理性的,中立的。控制也是没有必要的,控制会让对话变成自己意志的体现,那么对话就不再是对话了。对话的目的就是让访谈者展现自己,从而发现访谈者的思想,观念。

打坐,也是如此,观察念头,平等地对待它,并不是它是我的,我愿意如何处置它都行。倾听它的声音,认清它要表达的意思。当打坐者能够理性地把诸多念头当成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存在。愿意去探索它,了解它,那么打坐者此时就已经内心平静、安宁了。打坐者并不是了解各种想法后,为了消灭它所进行的准备。是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现有的各种想法中抽离,保持一定距离,不把想法认为是自己的,从而不必为了维护它而生气或高兴。打坐者养成为客观中立的理性者

打坐,与内心的平等对话

访谈,即打坐者提出问题,你现在想什么?感知头脑中的念头,念头会告诉打坐者,它在想什么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如此如此。通过友好平等的对话,可以清楚的认知自己。

反复的这样练习,内心的念头一产生,自己就知道了,和它对话即可。知道念头,了解认识念头的内容,本身就已经处于平静的状态。

否则对话是不可能进行的。多半是企图控制,控制失败,抗拒愤怒。打坐者与念头处于交战状态。打坐者总是明里暗里认为自己是念头的制造者,也是控制者,其实不然,念头无非是大脑的生理机能。

跳出这种恶性循环,理解念头是朋友,是相伴一生的。请它表达自己,打坐者所有可做的,只有倾听。知道它是谁,通过它而知道自己,这个正在看着的才是自己呀。

打坐,不是把念头腾空,头脑里一无所有了,就是打坐应该有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有想象中才有,永远不会实现。打坐时不能和内心对话,岂不成了枯坐。

打坐,感知到念头,平等和它对话,认清它的所思所想,而自己保持中立。我不是念头,是朋友,是与之对话的打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