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其副”的春秋霸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威望锐减,已经约数不了自己的臣下诸侯。尤其是郑庄公开了很不好的头,公开与周王室作对,周桓王率军征讨失败,戚戚然的败逃回洛邑,这还不算完,还被郑庄公一箭射中臂膀,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形象完全破坏了。诸侯明白了周天子也是可以战胜的,自此肆意妄为起来,时不时的挑衅一下周王室,甚至后来还出现了楚庄王问九鼎的事情。虽然主宰国际秩序的周天子成了摆设,但是并不代表国际秩序就完全混乱了,取代周天子政治权威的则是个别强大诸侯的霸权政治。简而言之就是谁的胳膊粗拳头硬,谁就是扛把子,就能代替周天子行使对“刺儿头”诸侯征伐大权,且师出有名。各国为了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争相大秀肌肉,于是乎就有了“春秋无义战,诸侯竟交兵,中原无宁日,旌旗卷长空”这一段热闹沸腾的历史。长达两百年争夺中涌现出一批佼佼者,它们被称为“春秋五霸”。按照孟子讲究仁义,评定标准不以成败,而以其为人这一精神来界定的春秋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按照荀子注重现实,以成败论英雄的原则评定的春秋五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名实其副”的春秋霸主

以上七位霸主中最令人耻笑和不屑的便是宋襄公,古往今来都批评他不切实际,虚荣过度,不顾实力妄图称霸,交兵之时高举仁义大旗在泓水为楚军所败,后重伤身亡,更让后人对他贻笑千年,其霸主地位也一直饱受诟病。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宋襄公是个“名实其副”的假霸主?其实不然,宋襄公有位列五霸的资格主要是在于他确曾主持过诸侯会盟。宋襄公向诸侯发出会盟邀请,大部分的中原诸侯也应邀前来(除了齐和鲁),等于是承认了他的盟主地位,虽说最后会盟失败,但那完全是备受中原诸国鄙夷的楚国背信弃义。其次是他素来推行仁义,得到国人的拥护,而且在诸侯间也有贤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虽千百年来有人不断辱骂宋襄公假仁假义,迂腐不堪,但却看不到他讲仁义绝不是“空谈仁义”,而是确确实实地将仁义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最后是宋国的爵位尊贵,位列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齐国晋国是侯爵,楚国是子爵,后违背周礼自封“王”,一直不被中原各国承认,甚至在会盟时为宋襄公耻笑称“假王压真公”。
“名实其副”的春秋霸主

真正的伪霸主乃是称霸西戎的秦穆公。《史记》·《秦本纪》载:“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很多人是因为看到秦穆公在称霸了西戎以后,周天子派人过来向他祝贺,且赐之以“金鼓”就断定他的霸权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就可以位列五霸了。其实不然,相比较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中原周天子的赐予的是代表天子可以征伐任何诸侯的“大辂”、“彤弓矢”,而不会只是指挥器物“鼓”,此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名实其副”的春秋霸主

成为霸主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天子正式册封,赏赐胙肉;第二要成功召开过诸侯会盟,盟主的身份要得到下面诸侯小弟的支持。符合二者方可称得上名正言顺。很遗憾,周天子既没有册封秦穆公为所有诸侯的霸主,更赐胙之说,秦穆公也没有像“葵丘会盟”、“践土之盟”那样大会诸侯。秦国国力虽强于宋国,但是在争夺霸主的战争中屡屡受到强邻晋国的压制,尤其是崤山之战败的比宋国泓水之战还要惨,东出参与中原霸权政治角逐毫无希望,无奈之际被迫向西发展,征灭西戎国数十,遂称霸西戎以自娱。《秦本纪》载:“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秦穆公死后陪葬的忠臣良将就有一百七十七人,尤其是舆氏三人奄息、仲行、针虎这等杰出人才的无辜陨命更是为老秦人哀嚎。秦国也因此人才凋零,东出中原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
“名实其副”的春秋霸主

秦穆公一生励精图治,虽没有称霸中原,但国家实力第一次迎来质的飞跃,却因死后昏招葬送多年的人才储备,秦国也因此没落至商鞅变法,期间再无振兴。同时晋国百年霸业的基础也因秦国的衰退得以加强。所以说秦穆公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实力和人品上都没有成为春秋五霸的资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