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培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手机用户101244540802


1.第一阶段:驾培行业萌芽期(1949-1987年)

特点:人群窄,限制大,门槛高

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以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当时已经启用了汽车驾驶执照的准入资格,但是有资格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的人少之又少,尚无专门的汽车驾驶培训机构。

当时,完全由车管所负责驾驶员管理与考试,驾驶员主要从事专业服务和运输,教师技术的学习主要靠技工学校驾驶专业,部队复转军人,运输企业以师带徒。

2.第二阶段:驾培行业及相关政策探索期( 1988-2003年)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允许私人拥有汽车。1988年颁布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解除了学习机动车驾驶的身份限制,私人被允许报考机动车驾驶执照。自此,以1993年为节点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 1988~1992年:由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在这一-时期,驾培行业的特点是对公不对外。

在这一时期,机动车驾驶员的考试与管理工作划归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管理和考试。驾驶员主要来源是公安交警部门举办的驾驶培训班、委托专业运输企业开办的培训学校和技工学校驾驶专业开办的培训班。但是参加培训的门槛依然很高,有驾驶技能及资格的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依然非常小。

(2) 1993-2003年:由交通部门负责驾培行业管理,公安部门负责驾驶证考试与发放

在这一时期,驾培行业的特点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行业发展混乱。

1993年,我国交通管理工作分工再次发生变化,交通部门]负责驾培行业管理,公安部门负责驾驶证考试、发放工作。驾驶员的来源有公安交警部门办的驾校、公安交警部门认可的社会驾校、各类大专院校办的培训班、原有的培训班等,这是我国驾驶员培训行业最为混乱的时期,驾驶培训班无规律增长。

面对上述情况,1993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集中编办、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门负责人,就当时驾驶培训市场的管理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形成了《关于研究道路文规交通管理分工和地方交通公安机构干警评授警衔问题的会议纪要,国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并开始整顿全国驾驶培训市场。逐步明确了开办驾培机构必须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此后,驾驶培圳市场开始有了市场化的倾向。

3第三阶段: 驾培行业及相关政策完善期(2004-2014年)

在这一时期,驾培行业的特点是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考培分离”,走向社会化,逐步开放,由驾校引导,公安交通部门共同协管。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让驾驶培训行业有

了制度上的保障。在这一一时期, 驾驶培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考培分离”。

。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考试部门逐渐开始协调、配合,越来越多的驾校开办,

驾培市场逐渐走向社会化道路。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驾培行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2004年之前我国正规的驾校几乎为零,截至2012年底,我国正规驾校的数量已

经达到10347家。2004 年我国汽车驾驶员人数仅为0.7亿人; 2012 年底,仅仅教

练员就达到了43.9万人; 2014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人大关。

4.第四阶段:驾培行业转型升级期(2015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驾培行业的特点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015年12月10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

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8

号),以下简称《意见》,驾驶培训和制度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 以下内容是

改革的重点。

安全、便民、开放、公正是核心,创新培训方式,实行驾驶人分类教育、

先培后付、计时培训、自学直考。实施自主报考、自主约考、放宽学车条件,

开放驾培市场,减少审批环节,强化培训责任,建立诚信体系。利用社会化

考场,提高考试供给能力,优化考点布局,规范驾考流程,保障考试公平等。

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开启了“市场化、便民化、信息

化”培训新时代。

2017年,按照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京编委(2017)2号)

意见,北京市驾驶员培训、考试的管理工作已经“分权”。北京作为全国最后一个完成“考培分离”的城市,其职责交接完成也标志着全国全部完成了“考培分离”制度的落实,结束了我国驾培不能统一按 照法律法规进行市场化

法治管理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