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像力」 人工智慧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去年網絡上流行一句話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2018年,“別讓知識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成為新流行詞,這個得益於人工智能行業的迅猛發展。

從05年就上映的《機械公敵》到15年上映的《機器人啟示錄》,都在講述著一個機器人對人類產生巨大威脅的故事。

霍金預言:人工智能將來有一天會毀掉人類! 在此之前霍金語言的則是2050年,世界一半人類將是半機械人。顯然這些預言還沒有到應驗的時間,但是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仿生領域,都在近些都到突破!

今天,我們就藉著這個機會,來盤點一下當今佩戴類的頂級智能科技產品的半機器人有哪些吧!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現實版電子眼

多倫多電影製作人羅布·斯賓塞(Rob Spence)9歲時遭遇了一場事故,導致他的一隻眼睛失明。在RF無線設計公司和多為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他發明了一個假眼外殼(eye-cam),並決定將自己已經受損的眼睛切除,換成假眼。據報道,這個假眼內加入了一枚攝像頭,能夠和普通攝像頭一樣工作。

這樣一來,在日常生活中,斯賓塞就能記錄他所看到的東西了。據悉,這個假眼外殼可以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內容納足夠多的電子設備。在電力耗盡之前,攝像頭可以記錄長達30分鐘的視頻內容。斯賓塞使用他的假眼球捕捉影像,並將其編輯成紀錄片《Deus Ex:The Eyeborg Documentary》。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腦袋上裝天線的男人

2004年以前,尼爾·哈維森身上帶著雙重標籤:色盲症與鋼琴師。一出生他的世界便只有黑白之分,為了感知別人眼中的色彩,小尼爾·哈維森嘗試過辨別,也試圖躲避,然而,現實回饋給他的只有無奈。

據報道,21歲的尼爾·哈維森迅速付諸行動,找到一個醫生為自己做手術,在顱骨內植入了一枚芯片,配合附著於頭部的天線,他終於可以通過不同頻率的聲音來識別不同的顏色。

在深圳,一些嘉賓現場與尼爾·哈維森互動感知“天線”的神奇。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率先上場測試,當尼爾·哈維森用“天線”靠近他的臉,滿場先是“滴……滴……滴”類似於心電圖的聲音,隨後這聲音又變成更加高亢的“嘟……嘟……”聲。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高智能機械臂

迄今為止,仿生假肢公司BeBionic開發出的最複雜的“假手”最讓世人矚目。據悉,這個仿生手的每個關節處都有獨立的馬達支持其獨立移動。另外,為協助日常使用,該公司還設定了14個預先確定的抓握模式。

高度靈敏的馬達會實時地改變機器臂握力的力量和速度,它的精準程度足以讓使用者在食指和拇指之間夾住一個雞蛋,其強度可以達到提起並保持45公斤的重物。

據報道,自2010年以來,這種仿生手已經投入商業使用。多年來,BeBionic也在致力於開發不同版本的仿生手,不斷改進其電池續航時間、靈活性以及軟件部分。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意念控制假肢

簡單來講,意念控制仿生肢體是將大腦信號轉化為身體運動,又被稱為定向肌肉修復(TMR),它於2003年首次被用於上肢假肢。而由思維和意念控制的仿生腿則是於2012年首次被西雅圖軟件工程師扎克·瓦特爾(Zac Vawter)開發成功。

據悉,2009年他的腿在膝蓋以上被截肢,從而促成了他發明仿生腿。儘管仿生肢體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但瓦特爾的假肢具有革命性意義,因為它是第一個使用TMR的假腿。據外媒報道2012年,瓦特爾用他的假腿在芝加哥威利斯大廈成功爬了2100個臺階,而這一過程僅花了53分鐘零9秒。

厲害了我的哥,感興趣就加關注,一起交流吧~~~~

“別讓知識限制你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