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 ,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 ,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虎符这么重要,为什么要去偷,而不是仿制一个呢?原因就是,这个虎符,实在太难复制了。首先如果要仿制一个虎符,必须知道它的外观,大小。如果是仿制,不可能让你拿到的虎符去仿制的。况且虎符上面一般会有字和不规则的凸起。只是凭借记忆,就算能记住外形模样,那文字的大小、虎腿的长短和不规则的凸起,都很难做到一模一样。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汉时期用的文字都是小篆,小篆是很难仿制的,就算你知道虎符上是什么字,也很难仿制,因为每个人的笔迹都不一样。所以即使知道是什么字,也很难做到一模一样,除非是比着模仿。

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从中间一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历史上传说的虎符能调动百万精兵,为什么没有人仿制呢

因此,几千年来历史上只有偷虎符的记载,却从未听说过仿制虎符的。这也是因为仿制的成本太高,再就是无法仿制出哪怕九成相似的虎符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