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五万。至此,中原第一军事强国、赵战国,一蹶不振。公元前259年,秦五大夫王陵,再次出兵伐赵,鏖战邯郸。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魏国,与赵同属三晋,又兼姻亲,却一直在救与不救之间犹豫不决。

应该救赵,因为唇亡齿寒,赵国被灭,接下来就是魏国。

于是,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前出邺城,跃跃欲试。

又不应该救赵,因为秦强而三晋弱,三晋捆在一起,也不是秦的对手。

秦王使谓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魏国刚有动作,秦王使者就带来了大秦的恐吓:谁敢救赵、我就揍谁。

魏王被秦国吓破了胆,于是死活不敢下令出兵。魏公子信陵君,却不避生死,势要救赵。无奈虎符在魏王手中,大军在晋鄙手中,魏国公子左右不了魏国军政。

门客侯生为其献计:求如姬、盗虎符,夺晋鄙军、攻秦救赵。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

于是,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

虎符,这个古之征战的超级符号,以君王枕边之机密、以十万大军之重器、以击秦救赵之雷动,耀眼于丹青之上。


杜虎符,大秦锐士的风起雷动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虎符,已经堙没在历史的黄土之中。但是,我们却能一睹杜虎符的威严。

杜虎符,是战国晚期秦国兵符,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现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立虎状,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重80克,是一对兵符中的左半,即由杜地将军掌管。

立虎作走形,青铜材质,昂首怒目、虎口半张,收腹弯背、两腿前屈。即便今天看来仍旧是巧夺天工的佳品。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小的杜虎符上,居然有四十个错金铭文,不仅详细揭示了虎符的功用,更揭示了秦战国的调兵制度。

兵甲之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这四十个铭文的意思是:调兵之符,右半在君王、左半在杜地,凡调兵五十人以上者,必与君王之半相合,才敢披甲执戈。若遇烽火警报之急,则无需君王虎符,自当雷霆而动。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魏有武卒方阵、齐有技击之士、赵有胡服骑射、韩有强弓劲弩,战国武备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专长。秦战国要在乱世之中打遍六国,单单凭借岂曰无衣的秦国锐士是远远不够的。

战国是一个纳什均衡。大家只有穷兵黩武和勤修武备这一条路。孟夫子的王道,只能是复古的情怀,而不是博弈的手段。

制度创新,从来都是崛起的内生动力。杜虎符的错金铭文,揭示的就是强秦之所以强的制度设计,也诠释了战国征伐中的制度力量。


杜虎符,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谜虎符徽章/磁贴,把杜虎符从两千年前秦国杜地带到了今日的寻常百姓家。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虎符,是母体中的超级符号,根源于文化母体,又生长为母体的一部分

岂曰无衣,何能以戈止武?王于兴师,何以号令三军?君王者、剑指六国,国士者、死不旋踵。战争塑造了国家,国家演义着历史。历史与国家交汇于虎符。

一枚徽章胸针,却在复古风中隐喻了国家和战争。

分则天下太平、合则风起云涌。刀剑之锋利、戈矛之若林、战车之隆隆,所不能隐喻的的国之大事,却能寄托在小小的虎符身上。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只复古磁贴,却在寻常中增添了几分穿越的电闪雷鸣。

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信陵君窃符救赵、杜地甲士合符雷动,始皇帝号令三军,机密、权柄和兵事所聚焦的超级符号。


虎符:国家与战争的超级符号,曾经君王枕边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封战国密码,请弓、请箭、请甲,让虎符这个超级符号增添了几分现代的霸气侧漏。

血不流干、死不旋踵,大秦锐士东征不休,不见山河统一、不收强弓硬弩。虎符合、君王令、甲士行,不言之乎者也、只闻然诺铿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