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嫁徐志摩,晚年與人共侍一夫,名滿上海灘的社交名媛

二婚嫁徐志摩,晚年與人共侍一夫,名滿上海灘的社交名媛

陸小曼

在清末民初的才女中,與林徽因齊名的當屬陸小曼,她多才多藝,師從劉海慄、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是民國才女中少見的女畫家,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文字修飾能力。

她因為與徐志摩婚戀而成為近代著名人物,她生活奢靡無度,身染鴉片,與人共侍一夫,孤獨終老,陸小曼出身富貴,卻晚景淒涼,她的一生,可以說是no zuo no die教材典範。

1903,陸小曼出生在上海的一個大富之家,後因父親工作變動而全家遷去北京。

父親陸定曾擔任國民政府財政司司長和賦稅司司長多年,後下海經商,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開啟了我國銀行界零存整取的先河,這也使得他資產倍增,成為顯赫一時的富豪。

母親吳曼華是名門之後,多才多藝,有較深的古文功底,尤其擅長工筆畫,陸小曼嗜畫,也是受其母親影響。

陸小曼是家中獨女,天資聰慧,深得父母寵愛。父母對她的培養理念完全就是女兒要富養的典型,只不過他們只富養了女兒的生活品位,卻未富養女兒的人生志向,這也註定了她後來的人生悲哀。

陸小曼自幼入讀雙語名校聖心學堂,母親給她報了諸多興趣班,如詩歌、朗誦、跳舞、鋼琴、演戲等,並親自教授她丹青筆墨,古文詩書。家中請了英國女教授教授英語,十六七歲時,她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

母親希望將她打造成名媛,嫁入門當戶對的豪門,一生衣食無憂。她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美麗嬌豔,卻缺少人生理想。

1920年,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要求聖心學堂推薦一名精通英文、法文,又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參加接待外國使節的工作,陸小曼自然是不二人選。

在這次外事活動中,陸小曼出色的口譯能力和優雅的名媛氣質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開始聞名於民國的名媛圈。

18歲的陸小曼到了適婚年齡,父母自然開始給他物色佳婿人選,潛力股王庚進入了陸定的視線。

01

二婚嫁徐志摩,晚年與人共侍一夫,名滿上海灘的社交名媛

王庚比陸小曼大8歲,本是官宦子弟,家道衰落後發奮求學,因學業成績非常突出,被選中公派美國留學,後受教於美國西點軍校,與美國名將艾森豪威爾是同學,學成回國後供職於北洋陸軍部。

極具事業野心的王庚想完成屌絲逆襲,恰好需要財力雄厚、社交網絡博大的後臺相助開拓事業,聯姻娶豪門太太當然是捷徑。

王庚與陸小曼的結合應該是上流社會典型的紳士配名媛的婚姻,財大氣粗的陸家承擔了這場婚禮的全部費用。

王庚與陸小曼的婚禮場面之闊氣轟動京城,中外來賓數百人,婚禮現場豪客雲集。19歲的陸小曼風風光光的嫁給了王庚。

婚後,王庚每天忙於公務,早出晚歸,西點軍校的培養使他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努力做一個恪盡職守的軍官,可他卻忽略了陸小曼的感受。

對於一個已經習慣了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如花似玉,喜歡熱鬧、被人追捧的社交名媛來說,這個丈夫實在是冰冷而乏味的,婚後的生活寂寞而無聊。偶爾和一些與她命運相同的小姐太太們打牌、喝酒、聽戲解悶,生活苟且而沒有目標。

時間久了,王庚也感覺到了他與陸小曼之間的隔閡,但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他確實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陸小曼,這也就給了徐志摩可乘之機。

王庚、徐志摩、胡適都是留美派,都是梁啟超的弟子,又都是北京社交界的年輕俊傑,他們不僅認識,而且還是好朋友,徐志摩自然就與陸小曼相識了。

徐志摩常來往於王庚家,相約一起出去遊玩,王庚是個工作狂,有時候手頭的工作沒忙完,就讓陸小曼和徐志摩一起出去玩,他對自己的朋友和妻子是完全信任的。相比較刻板冰冷的丈夫,徐志摩浪漫多才,他們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徐志摩那時候正處於感情的低迷期,與張幼儀離婚飽受指責,苦追林徽因不得,靈氣多才的陸小曼,讓徐志摩怦然心動。

婚後第三年,王賡被任命為哈爾濱警察局局長,陸小曼隨同前往,但是陸小曼在哈爾濱住不習慣,不多時,與王賡兩地分居,因此與丈夫在感情上逐漸淡漠了。

回到北平的陸小曼和徐志摩接觸更加頻繁,他加入了徐志摩創辦的“新月社”,一個浪漫風流,一個如花美眷,兩個內心孤獨的人,這樣互相慰藉的男女,天長日久,激發了強烈的愛情。

如果說與王庚的結合是懵懂的接受父母之命,遇到徐志摩,使她覺醒,徐志摩給了她追求愛和自由的力量,她的心和人都要衝出那個溫室牢籠。

陸小曼向王庚提出離婚,而當時陸小曼已經懷孕,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她做了流產手術,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這次手術導致她終身未育。

王庚還是比較男人的,既然不愛,就果斷放手。在和小曼辦完離婚手續後,當面送給了徐志摩一段讓人心顫的話,他說:"我們大家是知識份子,我縱和小曼離了婚,內心並沒有什麼成見;可是你此後對她務必始終如一,如果你三心兩意,給我知道,我定會以激烈手段相對的。"王庚後來終生未娶。

02

二婚嫁徐志摩,晚年與人共侍一夫,名滿上海灘的社交名媛

一個大詩人和有夫之婦的愛情引起了北平和上海輿論的轟動,眾人對陸小曼口誅筆伐,徐家二老也反對他們的婚事,幾經周折,老人家終於同意他們結婚,但是仍有三個條件:

一結婚費用自理,家庭概不負擔;

二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三結婚後必須南歸,安分守己過日子。

頂著強大的阻力,徐志摩自費籌辦了婚禮,儀式草草,與王賡的婚禮天壤之別。

才女配詩人,情調愛情都不缺了,婚後,他們回到徐志摩的老家,開始了浪漫愜意的田園生活。

陸小曼自幼生活優越,吃穿用度奢靡慣了,徐家二老自然看不慣,跟這對新人住了不到兩個月,忍無可忍去北京跟張幼儀住了,這讓陸小曼很難堪。

少了公婆管束,沒多久兩人也移居上海,回到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陸小曼如魚得水,她頻繁的出入社交場所,每天跳舞、打牌、聽戲,很快便成為上海社交界的中心人物。

陸小曼已經不再是一個有靈氣的女人,大好時光就這樣荒廢了。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

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徐志摩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上海法學院、南京中央大學等到處兼課,課餘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即便如此仍不夠陸小曼的揮霍。

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徐志摩自己北上的同時,極力要求陸小曼也隨他北上,幻想著兩人到北京去開闢一個新天地,可陸小曼卻執意不肯離開上海,他們經常為此爭吵。

由於與陸小曼分居兩地,徐志摩需要經常上海、北京兩地奔波,為了節約時間,也為了節約路費,他常常會選擇搭乘別人的免費飛機。在那個時代,飛機的安全係數還是比較低的,這也為他後來失事埋下伏筆。

兩地分居,加上徐家二老對陸小曼一直不認可,甚至徐母過世也不讓陸小曼參加葬禮,而張幼儀卻以乾女兒的身份參加了葬禮,她在徐家的地位還不如離婚的張幼儀,這件事情使他們本已緊張的關係更蒙上了一層始終抹不去的陰影。

1931年徐志摩經南京回北平,趕去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在山東白馬山失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年僅36歲的詩人竟真的悄悄的走了。

徐志摩過世後,陸小曼受的打擊很大,徐志摩的一些朋友認為是陸小曼不肯北上才導致悲劇上演,他們不願再跟她來往,陸小曼也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這時她懷念起丈夫的種種好處。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是衝破封建束縛的自由結合,雖然結局不盡完美,但他們確實曾彼此相愛。

03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飽受爭議最大的就是她與人共侍一夫的一段生活,而這個夫就是翁瑞午。

陸小曼體弱,有哮喘和胃痛之疾,疼痛時呼天搶地,徐志摩為她遍訪名醫而不治,翁瑞午擅長推拿,陸小曼幾次發病,翁瑞午都手到病除,為此徐志摩十分感激翁瑞午,他經常出入徐家。徐志摩、陸小曼、翁瑞午都喜歡戲曲,他們曾同臺合演過一次《三堂會審》,由陸小曼演主角玉堂春,翁瑞午反串小生演王金龍,劇中紅袍和藍袍兩角則由徐志摩和江小鶼分飾。

陸小曼後來抽鴉片也是由於翁瑞午的建議,在當時的醫生眼裡,鴉片也是一種藥品,有鎮痛作用,翁瑞午根據陸小曼的病情建議她適當用一點。

翁瑞午本人也吸食鴉片,她和翁瑞午兩人,常常一起在客廳裡的煙榻上隔燈並枕、吞雲吐霧。

後來徐志摩去北京工作,陸小曼獨自在上海,翁瑞午出入徐家頻繁惹人非議,每次翁瑞午都大聲說:是志摩讓我來的。

徐志摩和陸小曼家裡開銷大,養著傭人、廚師、車伕共十幾個家僕,靠徐志摩一個人的收入,難以維持門面和排場。翁瑞午對他們時有資助,為此不惜變賣家藏的字畫。 可見翁瑞午與徐家感情的不一般。

徐志摩死後,翁瑞午幾乎是全盤照料起陸小曼的生活。翁瑞午家已有家室,在養家活口的同時,如此不間斷地供養開銷甚大的陸小曼,並花錢讓她向賀天健學山水畫,經濟負擔很重,全靠變賣祖上傳下來的書畫古玩維持。

1953年,翁瑞午的髮妻逝世,陸小曼才正式成為他的續絃。

二婚嫁徐志摩,晚年與人共侍一夫,名滿上海灘的社交名媛

翁瑞午與陸小曼和睦相守了將近四十年,直到1960年翁瑞午病逝。

04

翁瑞午死後,陸小曼戒掉煙癮,靠整理出版徐志摩遺作和賣畫維持生活。

相較於同時期的才女,陸小曼在文學上的造詣要略遜色一些,出版的作品並不多,且聞名後世的大多和徐志摩有關,《愛眉小扎》序一、《愛眉小扎》序二、《志摩日記-序》、泰戈爾在我家等。但她在繪畫上頗有天分,而且得名師教導,自然小有所成。

解放後,受到陳毅市場的關懷,陸小曼受邀先後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她在繪畫方面的才能得以展示,其作品在1949年、1955年兩次入選全國美術展,受到廣泛關注。

1958年陸小曼加入上海美術家協會,後正式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職畫師。陸小曼的畫自此不再出售,專交畫院,所以市面流傳不多。

2004年,上海中國畫院舉辦了“朝花夕拾——海上女畫家作品回顧展”,展出曾經在畫院先後任職的八位女畫師的作品,其中就有陸小曼。

1964年的春天,62歲的陸小曼在病痛的折磨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臨終的前幾天,她把《徐志摩全集》的手稿樣本與紙版收集給了徐志摩的表妹夫陳從周,再三囑咐一定要將其出版,連同一起給陳從周的,還有徐志摩臨終時帶在身邊的她畫的那幅山水畫卷。

陸小曼走完了她絢麗而悲涼的一生,她如同菟絲花一般,終不能離開她寄生的那棵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