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6月20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

开讲“智慧养老”。他是我国最早一批研究老年学的专家。为研究老年学他曾走访过50个国家。他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养老?我们为何需要智慧养老?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你知道年龄阶段划分的国际标准吗?

什么年纪才是少年、中年、老年,你又处在年龄划分国际标准的哪个阶段呢?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我们说‘80后’、‘90后’的区别很大,可50岁、60岁的老人们我们都称为‘中老年’,其实他们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杜鹏教授

其实

在国际标准的年龄界限中

45岁以下都统称为“青年人”

45岁至59岁则划分为“中年人”

59岁以上才属于步入“老年人”的阶段

青年、中年、老年的划分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如此模糊

未来我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年人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我国在2050年,将会有5亿老年人。预计在2050年时,全世界的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全加在一起才4亿,我们一个国家就超过这些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总和。

——杜鹏教授

人口老龄化问题看起来十分严峻

可杜鹏教授却说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确实

我们在为老人们庆生时都爱说“长命百岁”

当实现了我们的愿望时

又怎能说那不是成就呢?

但面对未来老年人比例的不断增大

随之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杜鹏教授说:“智慧养老就为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智慧养老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吗?

真正的“智慧养老”又是什么呢?

杜教授做出了专业的解答

他说

智慧养老是用我们现代的信息技术

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使老人能生活得更安全,更独立

智慧养老包含了许多内容

甚至帮助老人们得到生活的尊严

我们常听到老人们的一句话

我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

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智慧养老能真正解决老人们的需求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未来借助智慧养老,‘80后’、‘90后’会展现出一种新的特点,会和现在的老年人不一样,更会带有一种自信和独立。

——杜鹏教授

到2020年,养老生活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变化一:100个智慧养老基地供你选择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500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即将建立。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显著提升。

变化二:退休了也有好大学上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

而且,老年人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特别是艺术类、医药卫生类、师范类院校和开设有养生保健、信息技术、社会工作、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园艺花卉、文化艺术、传统工艺等专业的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课程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提供支持服务,共享课程与教学资源。

变化三:在家就能养老,机器人服务上门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越来越高,在2017—2020年,将重点发展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轻松愉快、舒适便利、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变化四:足不出户也能学到老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网上学习也成了流行趋势,支持和推动信息技术融入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学习支持。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渠道,加强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辐射。到2020年,力争全国50%的县(市、区)可通过远程教育开展老年教育工作。

变化五:诊前指导服务日渐完善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我国正在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基于互联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配餐代买等智慧便民服务和关怀照料等养老互助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

到2020年实现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这样的智慧养老,你期待吗?

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讲“智慧养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