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還敢買嗎?

2018年4月27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還敢買嗎?

這個指導意見的發佈有幾個大家最關心的點:

一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

二是銀行不再承諾剛性兌付。

所謂不在承諾保本保收益就是,以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再有固定收益,你最終獲得的收益可能比預期的收益高,也有可能出現比預期的收益低,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沒有利息本金還虧損的情況。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還敢買嗎?

比如A銀行代理銷售一款權益類理財產品,該產品主要用於投資股票,以前銀行可能會拍著胸脯說年化收益最少保證在4%以上,而且保證本金安全收回,但是現在不行了,現在銀行不能這麼保證了。

所謂不再承諾剛性兌付就是理財產品到期了銀行不保證本金一定能正常收回,可能出現本金損失或延期收回的情況出現。比如某款理財產品是1年期,到期日是2018年9月1日,放在以前銀行為了吸引資金,會向客戶保證到期之後按時還本付息,就算投資損失,銀行估計也會把資金給墊付上,但是現在這招行不通了,以後如果理財產品出現異常不能按時收回的,銀行不會再給你墊付了。

銀行理財產品還能購買嗎?

看完資管新規之後,很多人對於銀行理財都開始擔心起來,既然銀行理財也不能保本保息了,那銀行的理財產品還能購買嗎?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還敢買嗎?

其實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可以繼續購買的,原因如下:

1、新規之後,理財產品還是以前那個理財產品

新規出來之前理財產品就存在,風險也是一直存在,這些不會因為新規出來了,風險馬上就變大,因為理財產品的投向還是那幾種,所以風險沒有太大的改變。

只是以後銀行賣理財產品將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也不能保證剛性兌付,銀行工作人員在賣產品的時候必須跟客戶說清楚,讓客戶知道投資是有風險的,而且這種風險要自己承擔。

2、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投資選擇

除了定期存款之外,任何其他投資都有風險,但是定期存款利率低,基本跑不贏通過或膨脹,所以目前很多人都在積極投資理財,但是任何投資理財都會有風險,而銀行的理財產品則是安全係數最高的理財方式之一。

3、表外理財表內監管,有利於降低風險

本次資管新規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促進表外資產迴歸表內監管,央行已將表外理財規模納入MPA廣義信貸增速的考核,金融機構應當做到每隻資產管理產品的資金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這樣更有利於理財資金的監管,降低風險係數。

4、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到2020年

本次資管新規設定了一個過度階段。目前保本理財還會延續至2020年,所以儘可以繼續投資下去,但是到了2020年以後,銀行就不會再給你剛性兌付了,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看看是否能夠繼續投資貨幣基金或各類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你還敢買嗎?

5、銀行理財也要看類型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有幾種類型,分別是固定收益類(比如存款、國債等)、權益類(比如股票)、商品及金融衍生品(比如期貨)、混合投資。

從中可以看出,銀行有風險高的理財產品,也有風險的的理財,像固定收益類的理財基本是保本保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