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不忘最初夢想,感懷教育幸福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還記得第一次站上講臺時微微顫抖的聲線嗎?

還記得第一次面對不聽話孩子時的手足無措嗎?

還記得第一次感受到學生進步時的欣喜若狂嗎?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幾度芳華。教書育人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每位老師都有著自己的迷惘和掙扎,有著自己的收穫與喜悅。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有一種堅守叫做老師。時代在變,不變的是為人師表的愛與責任,是永遠年輕的教育理想,是不能忘卻的教育初心。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鼓勵廣大教職工追憶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將思想力量凝聚到新時代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中來,海淀區教育系統開展了“不忘初心,教書育人”主題徵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全區教育系統教職員工的熱烈響應,共收到徵文748篇,每一篇文章都飽含著老師們對踏入教師行業珍貴記憶的追尋和對教育事業赤誠的熱愛,透過文字不僅反映了海淀教育人的孜孜求索,也見證了海淀教育的發展和變遷。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不忘最初夢想,感懷教育幸福

◆ ◆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第一章 不忘初心

猶記得2014年那個炎熱的夏天,教室內、黑板上、講臺旁,幾個皮膚黝黑的孩子圍著一位支教老師,談論著當天課上的主題《我的理想》,孩子們的回答讓人動容,又感到絲絲心酸與無奈。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醫生,因為我的媽媽告訴我只有醫生能治好她的病”

“我想成為一名教師,因為我媽說老師最有知識、最受人崇拜”

“我想掙好多好多的錢,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去城市打工賺錢,能在家陪我一起玩耍了”……

孩子們天真的問老師的理想是什麼,老師卻默默不語,而是深情地注視著每一個孩子的眼眸,是那樣的明亮、清澈,讓人充滿希望。

晚上,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倚在教室外面破舊的牆邊,望著皓月,數著繁星。這時,一個男孩怯怯地問:“老師,我可以去天上看星星嗎?”老師摸了摸小男孩的頭,給他講了“神舟五號”的故事,孩子們瞭解到了英雄楊利偉,瞭解了宇宙間奧秘,更瞭解了這個僻壤山村外更精彩的世界。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有山有樹有水,更有一群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

半年過去了,這位老師即將離開,孩子們早早地到達教室,安靜地坐在破舊的已經晃動的椅子上看書、畫畫。上課鈴響起,老師一反往常沒有向孩子們問好,而是逐一點了每個孩子的名字,孩子們靜靜的坐下,眼裡卻是噙著淚水,卻又不敢溢出。最後一課,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遒勁有力的四個字——“我的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師,因為我想讓更多大山裡的孩子走出去,能夠瞧瞧外面世界的樣子,能夠擁抱生活的美好;因為我想讓更多大山裡的孩子學會知識,能夠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能夠成為一名園丁教書育人,能夠成為一名企業家實業興國;因為我想讓更多大山裡的孩子擁有夢想,踮起腳尖,仰望星空,看一看浩瀚的宇宙,追逐自己的夢想。”下課鈴響,所有人都不願離開說再見,此刻空氣彷彿凝結,分別的瞬間定格,“孩子們,再見!”老師話落,孩子們一擁而上抱住老師,此刻,孩子們再也抑制不住傷心的淚水,老師一個一個抱起這些已是“淚人”的孩子們,用被粉筆濁白的手指輕輕地拭去孩子們臉上的淚水。老師也許下承諾,10年後,等到他們高中畢業,再回到這裡與他們見面,親自送他們去大城市裡讀書。

這個老師就是我,當時還是一個大三學生的我,這次支教以後,這些孩子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記,“教師”已經不僅僅是一份職業的代名詞,在我心裡已然成為一種人生的信仰,一份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去追尋、奮鬥的事業。“不忘初心,赴十年之約”,我的教師夢在那個站到破舊講臺上的瞬間時已悄然起航。

第二章 不負芳華

2015年的仲夏,我沒有忘記成為一名教師的初心,主動放棄去德國深造的機會,毅然來到北外附校任教。我的教師夢在這裡得以實現:我成為了一名班主任,也很幸運的遇到了和我一起朝夕相伴3年的孩子們。

清晨,伴著嚶嚶鳥鳴,當我踏進校園,孩子們一聲聲清脆的問好和微笑舒展我緊縮的雙眉;當我走進教室,學生婉轉悠揚的誦讀激起我心靈的共鳴;當我沐浴在陽光下,看到學生彎下腰撿起紙屑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的幸福感。

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太陽,只要讓他發光……”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這種陽光的味道不可缺少。有時候班主任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滲透著作為教師的智慧和德性。比如我和一個同學溝通的姿勢通常是蹲著的,學生們觀察了好久,實在忍不住就問我“潘老師,你為什麼對一個學生蹲著聊天呢?”我摸了摸他的頭說:“雖然我是你們的老師,但是我和你們其實都平等的,她個子不高,如果我不蹲下的話,那麼她的心裡會有一種壓迫感和被命令感。”我希望我的學生把我當成他們的好朋友,有心裡話可以找我傾訴。

3年中,我和學生一起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綠色草坪上沐浴陽光,感受大自然賦予給我們的生機;一起暢遊德國科隆的大街小巷,感受異域風情;一起靜靜的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裡品書,感受知識的力量;一起走遍北京市繁多各異的展覽館,感受藝術的多元……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就是陪伴孩子成長”。3年來,我用身體力行地詮釋著教育的真諦,陪伴著他們的成長,見證著他們的進步,這些孩子們在我最好的年華里,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我願珍重這分師生情誼,“不問西東,不負芳華”。

第三章 不辱使命

《不做教書匠》一書通過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告訴我們,不做“教書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鬥感、專業感、親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師。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教育使命,納蘭性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因為忘記了使命,我們在教學之路上走得十分茫然,容易以灌輸為基本方式,而沒有仰望教育這個廣闊星空;因為忘記了使命,我們已經不知道為什麼來,要到哪裡去,走著走著就陷入到了教育的功利當中;因為忘記了使命,我們容易以分數去衡量一個學生,以致讓學生的心靈物化和精神枯萎;因為忘記了使命,我們容易把自己處於高位,站在教室居高臨下地審視學生……

教育之使命是什麼?我認為教育之使命是引導和激發、發展理性;是鼓勵從善、豐盈靈魂、溫暖心靈、點亮人生。

不忘教育之初心,牢記育人之使命,在最美人生之芳華,感懷教師育人之幸福,這便是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海淀教育內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記者的原創以及徵集資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權外,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本公號榮獲2017年度“首都教育新聞宣傳策劃創新力獎”和“首都教育新媒體傳播影響力”大獎!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優質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恆的追求

「教育故事」不忘最初梦想,感怀教育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