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相关阅读: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其父刘长是刘邦第七子,被封为淮南王,死后追谥号厉王。其间刘长因谋反被文帝废国褫夺王位。刘安是刘长长子,在刘长死后五年,汉文帝闻得民意,让他恢复继承了淮南王位。

刘安也被誉为汉代思想家、文学家。说刘安,你可能有所不知,提《淮南子》你就不能不知道。

刘安同时还是发明家。他和八大门客在淮南小山上炼制仙丹,实验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豆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史料对刘安评价颇高: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史传汉武帝让刘安作《离骚传》,早晨接到皇旨,他傍晚便把洋洋大观、文采四溢的《离骚传》呈上汉武帝,并搏得刘彻欣赏,刘安一时名传天下。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对后世楚辞和屈原研究影响很大。刘安主持编写的《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

刘安虽出生王侯之家,贵为皇孙,但人生并不平坦。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平叛,剿灭了英布,废淮南国;次年恢复,立七子刘长为淮南王,掌管四郡封地,于是七皇子刘长即淮南王位。(《汉书》)淮南王刘长就是刘安的父王,其生世很是凄婉。

刘安的奶奶赵姬,是刘邦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嫔妃。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这赵王张敖乃秦汉名将张耳之后,论起辈分来是刘安的姑父了。张耳和刘邦曾一块闹革命,交情颇深,汉初被刘邦封为赵王,以襄国(今邢台)为国都。此时匈奴不断犯汉,谋臣几次提出让公主嫁匈奴和亲,皇后吕雉身心备受煎熬。于是,刘邦与老婆赶紧将独生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为妻,另选王室一女和亲匈奴。

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嗣位赵王,仍以襄国为都,鲁元公主即为王后。张敖与鲁元公主生子张偃,吕后高兴,敕封外孙为鲁元王,故鲁元公主又称鲁元太后。

张敖有个女儿张嫣(或为其他嫔妃所生),吕后为巩固势力,借“亲上加亲”之名将其嫁给汉惠帝刘盈(也就是鲁元公主弟弟,乱辈了哈),相当于舅舅娶了外甥女。如此说来,张敖送嫔妃给刘邦,这种女婿把自己的嫔妃送给老丈人的事体,也就见怪不怪了。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刘安的父亲刘长)

各位看客,当时这种习俗可以有,而且,这个不尊重女士的封建礼俗后世曾经延续好久,唐宋文人商贾交往深厚的也开始送仕女歌伎;到了清朝,乾隆帝皇上还给纪晓岚送过两宫女伴宿。

回到正题。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张敖把嫔妃中最妩媚的赵姬献给岳丈刘邦伴宿。赵姬受到刘邦的宠幸,怀下身孕,于是张敖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次年(前198年),赵相贯高等人谋弑刘邦阴谋被朝廷发觉,张敖因此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包括赵姬全部株连被捕入狱。赵姬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曾受到陛下宠幸,已有身孕。”

狱吏如实禀报,刘邦正当时还在气头上,也许没有听清楚,反正是没有理会赵姬申诉。赵姬的弟弟赵兼也就是刘长的舅舅拜托辟阳侯审食其转求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帮助向刘邦求情;摄于吕后权势,审食其便不再尽力相劝。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吕后)

赵姬生下刘长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刘长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赵姬。刘安之父刘长自幼丧母,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赵姬自杀的经由刘长长大后知道了,心中一直怨恨审食其而不敢发作。

公元前179年刘邦、吕雉相继去世,汉文帝刘桓继位,刘长自恃皇弟,骄横不逊,胆大妄为,另立国法,谋反僭越,按汉庭规制把淮南国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后又杀伺机死审食其,为母报仇;更严重的是乱杀贫民百姓,勾结闽越、匈奴欲图谋反。

中郎将袁盎入宫进谏:“淮南王擅杀(审)食其,陛下置诸不问,竟令回国,必滋后患。”

文帝只此一弟,对其格外宽容,(前173年,文帝废除刘长王位)令刘长流放蜀地,途入陕西雍县境内绝食身亡。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刘邦)

刘长杀辟阳侯审食其,与审氏一族结下世仇,也为子孙埋下了灭族之祸。

刘长杀辟阳侯审食其次年,也就是文帝八年(前172年),汉文帝刘桓废淮南国,将刘长之子刘安降封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子刘良为东城侯。文帝刘恒为避世人非议他贪图淮南王的封地,不久徙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

从此,刘安兄弟们人生一落百丈。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汉文帝刘桓听闻民间传颂的兄弟不相容的民歌,又动了恻隐之心,哀怜淮南王刘长失国早死,遂追谥“厉王”,并按王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审食其与吕后)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安时运出现转机,文帝令刘喜复位城阳王,复封刘长在世的三子嗣继袭王位,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三分共享淮南厉王刘长时的三郡封地。

父亲刘长“犯上”流放蜀地并被虢夺王爵,刘安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近十年里身心备受煎熬。此时刘安虽然名义上重获淮南王世袭王位,但封地仅是其父辈的三分之一;况有父王刘长变故之训,不像父王刘长那样不讲君臣之礼,超越了人臣的本分,任上处事比较谨慎;对淮南之外世事处之漠然,专心做学问,醉心炼丹;对治下的淮南国,以善为本,以仁为君,以恩治民,以德济世。日常政务基本上交由国相打理。

史籍这样评价他:刘安修养有素,性情温良,“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刘安为治学炼丹,广召天下贤士。他以淮南王的身份写下《招隐士》一诗,振臂一呼:“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天下文人墨客无不动容,纷纷慕名投奔淮南国,集于刘安麾下。一时间,天下名流贤达汇聚于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寿春),刘安手下门客多达数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和晋昌等八人,人称“八公”。后来这竟成为谋反证据,是刘安始料未及的。

学识渊博的刘安依仗着淮南八公,淮南八公又领导着数千文人术士,埋头著书立说,学术成就颇丰。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淮南王有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编写有《内书》《外书》和《中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内书》即《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或《鸿烈》)。

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旷世巨著,胡适先生给予高度评价:“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并称其为“绝代奇书”。(《淮南王书》)

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二)

作者简介:余道金,网名(笔名)语哲,独立撰稿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新华网上榜作家,信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浉河区作协副主席。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