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台湾,香港、澳门学者所说,大陆的简体字真的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正统吗?

记者去哪里了


什么叫正统,能传承下去的才叫正统。不讲字的简单繁体,少数人使用的繁体终究会消亡。这是历史进程。对古繁体汉字的研究保留还是有必要的。

简体汉字的进程已无法更改了,台湾,香港,澳门已经被沦为边缘区域了,不能代表中华正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繁体字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需求与操作。

繁体字作为艺术与考古科研的意义还是能保留的。

正统的就是我们能一直把简体汉字发展,优化,传承下去


艾莱福佑


现在使用简体字的华人,应该远超使用繁体字的人群,所以简体字的推广还是成功的。

认识的人中也有少部分人喜欢用繁体字,但那只是电脑或手机打字,如果要手写,估计大部分的繁体字他们也写不完整。

台湾、香港至今仍使用繁体字,他们是从小练习就是繁体字。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台湾人,对他们手写繁体字确实不敢恭维,写出的字是否有缺少笔画,让小学语文老师来检查,问题可能会一大堆,主要原因就是笔画太多太复杂。比如“据”与“據”,“举”与“舉”等常用字,写简体要快很多。

现在使用的简体字,不是随便简化而来。就像我们虽然从未学习过繁体字,但第一次拿到用繁体字编排的书籍或文章,阅读不存在太多障碍,大部分的常用字能认识(不会写),当然有些字需要靠猜测。同样的,台湾人认简体字,与我们认繁体字有相似之处,这也许就是同文同种的默契吧。

如果认为沿用繁体字就是继承传统文化,这种观点就更不靠谱。象港澳现在也用繁体字,但受英、葡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大陆、台湾有着明显的差异。

文字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载体,是越简单越容易被学习与掌握,也更容易推广。第一次简化字的推广,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扫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汉字是象形文字,简化时也要考虑字体的美观,保留其精华,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八十年推广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最终被废止,就是将一些汉字简化到形似偏旁了。

大陆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在向国外推广中,也在慢慢被一些国家所接受,比如新加坡就已接受了简体字,取代过去使用的繁体字。大陆虽然使用简体字,但各种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里面又是简、繁对照,应该说也没有丢掉繁体字。


whitedeer


繁體字表達意思更準確。尤其是古詩文方面。比如「中间小谢又清发」最後一個字是發還是髮?我上學時就頭疼很久。比如,「天干」如果只看到這個詞,你能快速判斷出來是「天干地支」的「天干」還是「天氣乾燥」的「天乾」嗎?再比如唐德宗名字叫做李适kuo四聲,現在簡化字把「適」簡化成「适」不是把人名字都弄錯了嗎?再比如姓氏,很多姓「蕭」的人,被強行改姓了「肖」。比如發明活字印刷的畢昇,被簡化成毕升。要知道升 昇 終非一字,用在人名中,還是要尊重事實的。就好像現在的臺灣女星張鈞甯一樣,甯和寧本是兩個字,現在都簡化成了宁。何以區分呢?還有很多造字的規律,也被簡化打破,不勝枚舉。凡事各有利弊,不能因為港臺人士在用,就死要面子,硬說繁體字不如簡化字。須知,繁體字或者稱為傳統漢字是老祖宗上千年的智慧結晶,其兼具美感和嚴謹,乃是我輩大大的財富。簡化字雖有其便,可是簡化之路,用時不長,經不起推敲和值得吐槽處亦非少數。望諸君多看多思,毋為無腦噴子。


用户60295400318


文字只是文化的载体,问一个载体代表的文化比另一个载体代表的文化是否高级,就好像问究竟搭飞机到达的人文明还是搭高铁到达的人文明一样的愚蠢。一个人文明不文明高级不高级是与这个人的修养素质有关和他搭什么工具无关。马云就算坐着毛驴车到达现场马云还是马云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毛贼就算搭着直升机到达现场人们还是不认识他,可能一些没有内涵没见过马云只认衣服不认人的人会巴结坐直升机的毛贼而瞧不起坐毛驴车的马云,这些人就像港台一些自认高级充满莫名其妙优越感的人士以及一些大陆的公知国粉一样只是一群只认衣衫不认人的目光短浅的势力小人。


chifeilong


港澳台一直使用繁体字,使用简体字肯定会觉得不习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推广简体字也是动用了很多文字工作者与历史学家,目前的简体字很多都是以前繁体字草书写法或笔划演进而来,如鱼字,繁体字是魚,简体字是鱼,魚的草书与简体字一样,草书是我国古代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怀素等人创造的书体,草书可以说是中国汉语文字上的一次革命,让很多笔划繁多的汉字用很少笔划就可以书写,一个国家的文字也需要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的适当的合理的创新演进,汉字最早的是甲骨文,经过几千年演进变成繁体字,最终演化成目前的简体字,简体字有利于学习、推广,既有利于国内扫除文盲,也有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减小学习难度,试想如果现在还是使用甲骨文作为我国使用的文字,行吗?目前的简体字基本能够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繁体字可作为汉语专业学者如书法艺术家等使用,目前的简体字更能适应时代书写快节凑,因此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郑和军事


文字是要简化,但现在的简化字做得太过份了。古人将同音异意字区别的好好的,现在全乱了。例如,发髮發,谷穀,面麵,曲麵,松鬆,烟煙菸,这些字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还有很多字从字形上和传统字也完全不同。例如,叶葉,识識,瓊琼,异異,斗鬥,龙龍,严嚴,所以很多人面对碑刻古籍却不识字了。

有的字简化的只有偏旁,例如,广,厂,!

但是也有简化的好的,如,齿齒,龟龜,就是比较成功的。

至于一些笔划多的,如鬱,我个人觉得反而不难写,只是将局部简化即可。

繁體字是正體字,相当于英文大写,可用于标题,店面招牌,以显庄重严肃和正式。


塔楼仙


我说点个人观点:

第一是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来区分汉字本身就不准确。今天用的所谓简化字,古已有之,这一点在古碑帖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古人称其为俗字,也就是文人们为交流方便快捷而使用在书信等日常交流上的约定成俗的文字;而与之相对应则是官方文字,也就是今天强调的繁体字。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仅只需要政府规定一下使用那一种工具而已,因此,不论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没有必要厚此薄彼。

第二就是今天港澳台学者讥讽大陆官方文字中的所谓爱心不在,亲不见等,如果换个角度讲,这些简写了的字都代表着美好、亲情、爱情等,这些字的使用频率太高,在不影响认读的前提下,为方便快捿书写时减掉一些笔划,在汉字书写规则中是允许的。

第三是大陆把古俗字规定为官方文字,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文字普及率和文化水平,为中国腾飞提供了文化支持。假如今天中国大陆按当年于右任老先生倡导的那样,官方用繁体字,民间交流用简体字(老先生搞的标准草书)的话,试想,每个人要学两套文字,才能适应工作生活对文字的需求,人累不说,如何适应今天的高速发展。

第四就是汉字简化是发展正途,简化后的缺陷也要逐步克服,比如一些字的笔顺不符合原文字书写意义等。


成诚199870376


那些人都是什么狗屁理论?他们只不过被外国殖民久了,同位中华民族一份子,大陆创出了简体字,易用,适用,复合时代进步!而他们没有做出什么贡献,那种心态就是一种酸!说白了额繁体字现在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了,繁复,难学,效率太低,只能做为一种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承流传,和做未书法爱好者学习练习或特殊地方使用而已!那些人死抱着那种思想只能说是酸葡萄心里和守旧跟不上时代的体现!如果从古至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像他们那种思想,那我们中华民族至今都还是使用甲骨文才对!还有何进步,进化可言!!


手机用户6277511384


中华的文化始于在龟壳上画符号,来记录发生的事,这就是甲骨文。

后来进步成汉字,用竹简。现在三地所说的正统文化,就是以这个时期的字为标准文化。

那么汉字是正统文化,那发源的甲骨文难道不是正统文化呀?如果甲骨文是正统文化,那些与甲骨文不同形的汉字又怎么能称正统文化呢?

同理,如果在甲骨文上进步成的汉字是正统,改革的简化字无疑也是正统。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时期,只有推陈出新才有进步,才有生命力。

简化字正肩负起现时期的使命,被国家和人民认可而使用,就是正统文化,只要是在各个时期起着主要作用的,都是正统文化,没有文化正统与非正统之说,只有旧文化与新文化之分。


穷光旦


存在即为合理!大陆地区的简化字和港澳台地区的繁体字,为什么不能够同时存在呢?要争正统的“名分”有何用?效率是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的价值,简化字因为书写方便,低碳节能,绿色经济(少浪费多少碳粉和墨水)所以效率最高。而繁体字,更能体现汉字的表意功能,尤其在书法艺术上,更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兼容并蓄,博览众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所以再不要浪费口舌讨论废简罢繁了。都是中国人,该用简化字时就用简化字,该欣赏繁体字时就欣赏繁体字,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