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之“徐州牧”陶谦

文:小A斯蒂芬

公元193年,黄巾军余部管亥率众再犯青州,北海相孔融屯兵都昌被贼兵所困。东莱人太史慈为了报答孔融赡侍生母之情,匹马往救都昌,并且奉命前往平原郡国援请刘备出兵相救。那刘备亦是个仁人义士,常急人于危难之中,遂发三千仗义之兵奔赴都昌。黄巾贼首管亥见救兵已到,不敢久战,溃散而逃。在小说中被管亥斩于马下的孔融大将宗宝为小说杜撰人物,而被关羽斩于马下的管亥,其实在正史中却是下落不明。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刘备

庞舒,生卒籍贯据不详,只在《英雄记》中,吕布妻子劝说吕布不要听陈宫断曹操粮道的对话中,布妻说道“将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於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庞舒的确在吕布逃出长安以后,藏匿了吕布的妻小,至于李傕郭汜有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杀死庞舒,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可能性也是极大。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吕布妻

今天主要说一下徐州牧陶谦。

在小说中陶谦被塑造成了一个仁人君子的忠厚长者形象,其实在历史上他可是称霸一方,威震当世的枭雄。

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丹阳县人(在今安徽宣城),父亲曾做过馀姚县长,也算是官吏之后。可惜父母去世的早,“少孤”的陶谦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却也因此锻造了他坚韧固执的性格。他的童年与刘备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或许也是两人后来意气相投的主要原因。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陶谦

据裴松之引用《吴书》记载,陶谦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县里面有名的“淘气包”孩子王,他经常带领着县里的儿童玩一种带兵打仗的游戏(“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到十四岁的时候依然因为放荡不羁而闻名县里(“始以不羁闻於县中”),也因此被人认为是个不学无术没有前途的孩子。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曾经做过苍梧太守的甘公就不这么看。一次甘公乘车出游,正遇见游戏的陶谦,他惊异于陶谦的容貌,而将陶谦招到车上说话聊天。他们说了些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不过却“甚悦”很开心,于是甘公不顾自己妻子的反对,决定将女儿许配给陶谦。按着甘公的说法,他是看出来陶谦“彼有奇表,长必大成”才做了这个决定的,但我们以今度古的去想,估计这个甘公所看中的应该是陶谦无父无母的背景,因为这一桩婚姻带有明显的招赘性质。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陶谦的人生却因此进入了转折点,开始进入了上升期。

《三国志》记载陶谦“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除卢令,征拜议郎”先后跟随皇甫嵩和张温西讨羌人,平定了边章韩遂北宫伯玉以及王国之乱。在这里陶谦和张温还有一段小插曲。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张温

话说张温罢兵还都,众人为张温举行庆功宴。宴会上张温让陶谦行酒,而陶谦却数次侮辱张温,张温大怒,下令将陶谦迁往边关戍守。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又将陶谦招了回来。众人于是又去劝说陶谦,对他说道“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陶谦满口答应,可是当在皇宫门口看到张温的时候却扬起了头不屑地说道“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张温无可奈何,苦笑道“恭祖痴病尚未除邪?”

那么陶谦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张温呢?答案在裴注里,据引《吴书》的记载“(张温)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这里的“行事”恐怕指的依然是张温的买官上岗吧。

公元188年,即中平五年,秋十月,徐州黄巾军复起攻城略地。为了镇压黄巾军,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他一到徐州就任用了一批亡命江湖的逃犯和贼寇,包括后来被曹操收入麾下的臧霸与孙观等人都曾经是陶谦的手下。事实证明陶谦的做法还是极其有效的,只一战就打败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军,并且将黄巾军赶出了徐州。为了防止黄巾军反扑,陶谦重用臧霸孙观等亡命徒,上表拜他们为骑都尉,命其驻守在徐州北面的琅玡郡治所开阳一带,于是“境内晏然”。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臧霸

陶谦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收效斐然的,不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记载了当时徐州的太平盛景,以及殷盛富庶(“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却也因此留下了遗患。最主要的有三件事,一件是“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出为广陵太守。”,第二件是“曹宏等谗慝小人,谦甚亲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渐乱。”,第三件是“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始与合从,后遂杀之而并其众。”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阙宣

后两件事史书记载太少,无从说起,咱们主要说一说赵昱这件事。赵昱本是陶谦提拔起来徐州名士,但是据谢承版的《后汉书》记载,赵昱本来不愿出仕,是被陶谦威逼着迫不得已才出来做官的。估计他做官以后对陶谦的态度也是很不客气,处处顶撞陶谦,于是才有了《三国志》中记载的“以忠直见疏”。我说陶谦任用逃犯和贼寇给徐州留下遗患,指的并不是赵昱本人,而是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被陶谦重用的人,他就是与陶谦同郡出身的笮融。笮融在家乡聚集了数百人投奔陶谦,开始也得到了陶谦的重用,命他为下邳相,负责督运广陵、彭城一带的粮草。可是这个人奸诈无比,他监守自盗贪吞了三郡(下邳、广陵、彭城)的粮草据为己有,然后跑去修建佛寺,开场布粥,先后花费数亿的财富。奇怪的是陶谦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向笮融问罪,反而是纵容笮融的这种行为。本来崇信佛事乐善好施也是件好事,可是他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不做任何抵抗就带着信徒兵马第一个逃跑了。他先是到了广陵,时任广陵太守的赵昱可能是听说了笮融的乐善好施,就对笮融待若上宾。可是谁知道笮融却趁着酒醉将赵昱杀了,纵兵大掠而去。然后他又跑到扬州去投奔刘繇,在刘繇治下他也不消停,先后背信弃义使用奸诈的计谋杀死了秣陵的薛礼和豫章的朱皓。薛礼本是徐州陶谦任命的彭城相,后被陶谦迫害才逃奔刘繇。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徐州竹林寺笮融像

这些事其实说的都是陶谦的昏乱。我们可以看到陶谦在用人上是没有目标和建树的,基本上凡是投奔他的都会被重用,而且大多是带有贼盗性质的社会底层人士,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打仗或许可以,治理郡国就要差得远了。

而陶谦的这些问题也正被厉兵秣马的曹操洞察了出来,所谓柿子要捡软的捏,于是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称霸兖州击败黑山军余部以及袁术的入侵以后,开始了向东发展。事情的起因正是前面提到的下邳阙宣。阙宣的来历不详,史书只记载他是下邳人,佣兵数千,从他的行事作风来看,可能也就是个占山为王的山大王。不过这正符合陶谦的口味,开始陶谦与阙宣一起合作占领了兖州的泰山任城一带,可是这个阙宣野心不小竟然自号“天子”,这一点是素“有大节”的陶谦所不能容忍的,于是找了个机会将阙宣杀了,兼并了他的部队。而曹操却正抓住这个借口,在是年秋天起兵攻打陶谦,并且连下十余座城池,逼得陶谦退守郯郡坚守不出。要不是当时曹操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话,恐怕当年的陶谦就已经被干掉了。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曹操

曹操退兵以后,曹操远在琅琊的父亲曹嵩被人杀了,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武帝纪》的说法“(曹嵩)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是陶谦直接害死曹嵩,采用的是《魏晋世语》的说法“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第二种是《陶谦传》引用《吴书》的说法“曹公父於泰山被杀,归咎於谦”,是曹操主观上觉得陶谦害死了曹嵩,比如《后汉书》就直接记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第三种是韦曜《吴书》的说法“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 《三国演义》正是采用了这种说法,以此突出陶谦的无辜,以及曹操为报复仇屠杀徐州百姓的残暴不仁。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曹操攻打徐州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曹嵩之死的责任,终究还是被曹操扣到了陶谦的头上,也因此给徐州的百姓带来了灭顶之灾。其实对于曹操来说,报父仇的原因应该是有,但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曹操为了扩展势力范围,而选择当时诸侯中实力较弱的陶谦为目标。当时曹操所控制的兖州,西面是一系列董卓旧将,北面是雄霸河北的袁绍,南面是有志图王的袁术,西南还有一个汉室宗亲的刘表。综合考虑来看,只有徐州陶谦是可以欺负一下的软柿子,最主要的是陶谦在治理徐州用人上的“昏乱”。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夏天,曹操以报复仇为名起兵攻打徐州,所过城池尽皆屠戮,据《曹瞒传》所载“(太祖)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这也正是成语“鸡犬不留”的典故出处。陶谦抵挡不住曹操的攻势就向当时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或许是考略到唇亡齿寒,田楷与平原相刘备一同来救陶谦。事情也是凑巧,田楷和刘备一到徐州曹操的后院就起火了。原来张邈与陈宫趁着曹操东征徐州的空挡背叛了曹操,迎接吕布占据了兖州。曹操不得不撤兵去打吕布,以夺回自己的老巢。这才有了小说中所虚构的“刘备手书退操兵”一节。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刘备

曹操退兵以后不久,陶谦病故,终年六十三岁。必须重点说的是,陶谦在去世之前对自己以及徐州的继承人做了安排,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陶恭祖三让徐州》中的刘备。刘备与田楷当时都是公孙瓒的嫡系,但是待遇却不一样,估计是因为出身的问题,田楷既然姓田,所在齐地应该是颇有威望的,所以公孙瓒表田楷做了青州刺史,而只给了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一个平原令,后来才升了平原相,而且兵马也少,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当时刘备“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可见当时的刘备是没什么实力的,这也是小说中杜撰刘备为了去救陶谦而向公孙瓒借兵的来源。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刘备一到徐州就得到陶谦的重用,先是分给了刘备四千精兵,又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令其屯驻小沛,以据曹操。并且在病重的时候确立刘备做自己的接班人。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三让徐州

那么陶谦到底看上了刘备什么呢?无论从哪方面看,当时的刘备都不是一个委以州事的好人选,可是陶谦偏偏就选择了刘备。这件事个人揣测恐怕要跟陶谦与刘备两人相似的人生经历以及身上共同拥有的江湖气有关,正所谓意气相投才能惺惺相惜。易中天曾经说过刘备的团队就像一个帮派,而这也正符合陶谦的性情。最主要的还有当时的刘备得到了包括陈登孔融麋竺等徐州地方世族的支持。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三国徐州位置图

在《三国志陶谦传》的最后陈寿这样写到:“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这句话奠定了后世对陶谦贬多于褒的基调,但个人认为这样的评价绝对是偏颇了,陶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徐方歼耗”也绝对不能全都归罪到陶谦的名下,毕竟屠杀城池的是曹操,而不是陶谦。陶谦在徐州六年的时间里还是有一定的作为的,他任用陈登推行屯田,让老百姓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里能吃饱肚子,不用去“易子相食”“人相食”就连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都纷纷逃到徐州寻求安定的生活。陶谦重用的下邳相笮融虽然奸诈,但是他宣扬佛教,开设粥场经常布施酒食给吃不上饭的穷人(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这恐怕也是陶谦对笮融多所纵容的原因。董卓之乱的时候,陶谦第一个响应了朱儁讨伐董卓的倡议,并且派遣了三千精兵。李傕、郭汜之乱的时候,他更是联络众多牧伯郡守共推朱儁为太师,计划迎奉天子的牵头人。而这些也正是罗贯中将陶谦作为讨伐董卓的第十二镇诸侯的依据。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朱儁

陶谦,以“昏乱”罄竹于后世,却也为百姓爱戴于当世,对于他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描述“仁者仁心,保境安民”,这其实也是那些生逢乱世的普通老百姓所满心向往的。而罗贯中恐怕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去塑造陶谦这一形象的吧!

“徐州牧”陶谦的生前身后名

陶谦

陶谦即死,刘备权领徐州牧。刘备的声名也由此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开始了另一段传奇。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1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