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雲南省分行:新理念構築「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已發生了質的變化。新時代賦予了金融新的使命,建設銀行響亮提出住房租賃、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戰略”,恰逢其時。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作為“家國擔當”的社會價值發展理念的本源體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把實現社會期望價值作為企業追求的核心價值”,“不要只想著怎麼賺大錢,要想著怎麼為國為民分憂,而不是與國與民爭利。”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反覆強調。黨的十九大已經對未來中國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建設銀行率先以積極行動支持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源於社會、回饋社會,造福百姓、為國分憂,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國有大行的責任與擔當。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用金融的手段解決社會難點、政府焦點、民生痛點的破題之舉。站位高則天地寬。正如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言,“金融工作者,一定要善於瞭解中國的社會和國情,對社會和國情瞭解的越深,就會對社會痛點理解的越深,拿出的解決方案就會越貼近實際。也就是說,金融應該是解決社會痛點最溫柔的‘手術刀’。” 針對脫貧攻堅、國企改革、住房租賃、普惠金融等當前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以建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拿出了金融的解決方案。而商機往往是在解決痛點中產生,金融在著力解決與實體經濟失衡、與房地產失衡、金融內部結構失衡三大矛盾過程中將不斷補齊短板,實現良性發展。

“三大戰略”是國有大行順應互聯網、信息技術趨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戰略選擇。應勢而謀、順勢而為。一方面隨著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銀行業將加快從規模擴張驅動,向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驅動轉變;另一方面在綜合化發展進一步體現的同時,銀行業將更重視戰略聚焦,突出自身差異化和專業化的競爭優勢。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沒有出路,金融科技正是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抓手,可以說,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銀行業商業模式。建行通過啟動實施住房租賃、普惠金融找到了藍海,並且已經敏銳地抓住了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驅動力,正在從單一的信貸提供商轉變為綜合服務商,努力成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平臺,以互聯網思維,打造金融新生態。

新時代呼喚作為“國之重器”的國有大行用好“溫柔的手術刀”解決社會難點痛點,在助力三大攻堅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更好地發揮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建行的探索和實踐,為其他銀行提供了有益借鑑,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思考一:金融創新產業扶貧仍需政策扶持。

目前雲南省產業發展仍處於培育階段,產業發展主要以企業自身為主,但仍需各級政府在初期給予扶持,產業扶貧貸款由省扶貧公司作為全省產業扶貧項目的統一融資主體,提升了貸款層級,且充分發揮全省120餘個貧困縣級扶貧公司實地監控協調作用,可一定程度降低貸款資金風險。但產業扶貧貸款也存在兩個方面與目前監管政策存在矛盾:一是貸款資金在形式上的直接用途是用於企業間借貸。二是借款主體是省扶貧公司,實際用款主體是產業項目公司,存在借款主體和用款主體不一致的情況。產業扶貧貸款難度較大,但在當前具有重要意義,監管機構對產業扶貧貸款不良容忍度以及產品突破現有監管政策的態度也形成了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客觀壓力。一方面最大程度控制風險,一方面推動產業扶貧真正落地,這一創新的難點,需要進一步解決。

思考二:住房租賃仍需政府和市場共同努力。

當前住房租賃市場前景看好,但發展尚不成熟。在美國,接近40%的人都是租房居住,大部分出租房掌握在機構和專業投資者手中,且超過83%以上的租賃住房是通過市場化操作的,有專業的公寓運營公司進行運營。而在國內,開發商傳統租賃模式不僅回報週期長,而且還面臨巨大資金成本壓力。而且受困於房價高、稅收成本高、貸款利息高、租金回報率低的實際,住房租賃項目很難吸引民企參與。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租金回報率只有1.3%左右,部分長租公寓經營難以為繼。

2017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建行憑藉多年住房金融服務優勢已經率先做出了探索,包括推出住房租賃綜合解決方案,打造CCB建融家園,發佈住房價格指數、住房租賃指數,以及近期推出的“家庭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又名“存房”)等,但要發展健康的住房租賃市場,仍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需要社會資源的不斷介入。

當前住房租賃市場的痛點可以歸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租賃交易不規範,備案登記制度未全面實施,交易缺乏有效監管,租客與出租方各自的權益難以得到全面保障,包括影響社會治安的流動人口管理等。二是“租售並舉、租售同權”的配套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主要包括,對業主的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對承租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計劃生育、公共衛生、基本養老、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政策配套。三是對租賃企業發展配套相關政策,包括稅費優惠、金融支持等,應出臺政策,積極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新建、配建住房租賃,鼓勵中介經紀機構、物業服務企業拓展住房租賃業務。

思考三: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創新正深刻地改變著金融生態,金融科技創新正在成為銀行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金融與非金融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銀行業更趨向於成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平臺。各家銀行目前紛紛通過設立、收購、投資、戰略合作等多種形式佈局金融科技。今年4月,建行旗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正式亮相,這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設立的第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商業銀行設立的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傳統銀行的科技轉型正拉開序幕。銀行依託於強大的核心繫統,龐大的渠道網絡以及眾多的業務場景,通過金融與科技進一步融合創新,將進一步激發金融供給側輸出能力,進而推動銀行商業模式乃至發展方式的變革,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智慧政務為例,銀行完全有實力可以幫助政府解決大數據運用及平臺搭建等問題,而且能夠嵌入金融功能優勢,這是第三方所不具備也不能比擬的。信息共享已是時勢所趨,如何實現政府與銀行之間更有效的銜接,加速綜合化信息平臺的整合,打破部門利益藩籬,共享平臺資源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