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在發動珍珠港偷襲時,有沒有考慮到美國一旦參戰,會讓日本陷入危機?

軍事一點通


考慮了,不僅考慮了,而且考慮了很多!

作為二戰期間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深知日本無論在戰爭動員能力還是戰爭潛力上都無法與美國抗衡。

但是此時的美國已經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這對戰爭狀態下的日本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這意味著日本的坦克只能趴窩,日本的軍艦隻能拋錨,所以日本必須有所作為。

當時的日本雖然侵略我國並佔據了我國大片土地,但是日本在我國到處勘探找不到石油,因此日本將目標鎖定在西伯利亞和南太平洋。

但是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朱可夫給狂傲的日本關東軍上了一課,從此日本主動放棄了北上進攻蘇聯的瘋狂計劃。

所以,剩下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南太平洋,而這裡,是美國的勢力範圍。

當時的美國已經佔據了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菲律賓群島等一系列西太平洋據點,對日本形成巨大威脅,要想獲得南太平洋的石油,日本必須對美國開戰。

但是山本五十六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和美國開戰,那麼接下來美國強大的戰爭機器就會啟動,那麼日本將遭受到美國瘋狂的報復,日本需要承受更大的代價!

但是,此時的美國勢力雖然遍佈太平洋,但是美國的主要精力,始終在歐洲和大西洋,所以山本認為,日本可以集中兵力,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來一次猛烈打擊,促使美國乖乖坐到談判桌前和日本議和。

或者,即使不能以一次突襲使美國元氣大傷進而求和,也能對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造成沉重打擊,使美國在6個月到1年的時間裡,無法與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區進行爭奪。而日本艦隊則可以在西太平洋大舉擴張,佔據印度尼西亞、瓜達卡納爾島等重要據點。

長期以來,日本的軍事圈內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賭徒心理”,尤其是陸軍,加上“下克上”的傳統,往往是日本下級軍官賭博,然後取勝,最後大部隊跟進,實施全面侵略。

這種風氣和日本小國寡民的現實分不開,因為資源短缺,所以沒有大國打持久戰的資本的,所以日本軍人希望一擊斃敵,以一場戰役的勝利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1905年日俄戰爭就是這樣贏得的!

而山本五十六,在日本的將領中,又是一個出了名的賭徒,這讓日本形成了一個軍隊形成了另一個奇觀。

在陸軍方面,一般是高層非常謹慎,下級軍官吱哇亂叫,進而以“下克上逼迫上層最後妥協,“9,18事變”和“諾門坎戰役”都是這樣的流程。

但是山本不同,作為日本海軍的最高司令官,他直接將聯合艦隊搬上了賭桌。不需要“下克上”,所有日本海軍都在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和美國進行一場豪賭。所以海軍相對而言更加激進!

這是日本最可怕的地方!

所以,山本大膽進行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事實證明,雖然沒有摧毀美國的航母,但是日本還是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不過緊接著,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國恥演說”,名正言順地加入二戰,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始啟動。

所以山本五十六得到的結果是,雖然取得了半年的優勢,但很快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

因為擊沉美國1艘軍艦,馬上就會補充10艘,而日本則是沉1艘少1艘!

1942年6月,針對美國已經恢復的情況,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引誘美軍艦隊北上阿留申群島,然後在中途島消滅美國主力的誘敵計劃。結果美軍破譯了日本的電文,導致日本聯合艦隊損失4艘航母,元氣大傷。中途島海戰也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時年59歲。

可以說,作為日本海軍的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有著洞察時局的眼光,他明白,一旦和美國開戰,日本必敗,但是當時的日本已經別無選擇!

山本五十六和其他日本將領一樣,在日本這樣的特殊環境下,一直沒有徹底分清“戰爭”和“戰役”的區別。蘇聯元帥在諾門坎戰役後評價日軍作戰思想落後,完全停留在一戰時期!

如果朱可夫的話是形容日本陸軍,那麼日本海軍則還停留在甲午海戰和日俄對馬海戰的時期。在這兩場戰爭中,日本艦隊都是取得一次戰役的勝利後,基本奠定勝局,所以山本五十六也認為,偷襲珍珠港可以讓美國人痛到主動找日本人談判!

山本五十六最可悲的地方就在於過分高估了日本的戰爭能力,同時低估了美國人的反抗意志,這都導致了後來不可避免的失敗。事實上,除了偷襲珍珠港算得上成功,其後的中途島海戰以及瓜島戰役等日本都慘敗而歸!

山本的偷襲對於日本而言,是迴光返照,而後就是徹底的黑暗!

開戰之日,便是敗亡的倒計時!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根本就不需要問得。日本作為首先開戰方,偷襲帶來的後果必然要多方考慮。當時的世界大環境是,德國,意大利作為日本的盟軍,已經迅速佔領了並控制了波蘭,而法國也基本處於投降狀態,只有英國還在苦苦支撐,如果戰事順利的話,下一步就是對蘇聯的進攻,而日本方面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戰略事態也是不錯的,已經順利佔領了中國的華東大部分地區,只要突破四川后越過黃河一線,就算是勝利了,即使不能突破黃河一線,也完全可以效仿南宋時的宋金和宋遼格局,在黃河形成對峙,其實這時的日本基本已經完成了戰略目的,只要將重慶政府壓制住,在實際佔領區穩步控制,並最終消化掉華北華東地區,那裡就是日本的土地了。日本作為德意的盟國,下面需要做的是配合盟國對蘇聯形成見面夾擊的態勢,並最終消滅蘇聯。而日本需要出動的部隊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撐,其中重要的是石油,當然還有其他的,這些主要從東南亞搶來的物資的運輸隊當時已經窮兵黷武的日本來說,海軍保護力量有限,且運輸分散,對於他們配合盟軍並不有利。而當時的美國態度曖昧,又實際上具有足夠的兵力對太平洋進行封鎖,德意日三國一直不能得到美國政府的明確態度。為三國造成了隱患,日本考慮到配合德國的同時,當時三國的戰爭態勢又在向有利於己方的方向在發展,用大環境加快速武力震懾的方式應該可以給美國造成他們還有能力在美國本土開戰的假象,這樣的話,最起碼可以壓制的美國兵力輕易不敢離開本土,至少可以讓處於搖擺不定的美國繼續這樣搖擺下去,從而保證日本的東南亞物資線路的穩定,也就可以完成配合盟軍的對蘇聯的合圍。當然,日本也考慮過美國人的開戰可能,因為當時的日本在主要戰場上的戰略目的已經基本達成,他們認為有能力從中國戰場抽出足夠的兵力在太平洋地區對美國進行壓制,一旦對珍珠港的偷襲造成,美國的海軍力量大幅度消弱,給海上兵力運輸造成困難,加之美國人口有限,戰爭潛力不大,那麼,進入亞洲戰場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日本可以輕鬆完成自己及盟軍的戰略部署。即使美國開戰,也要從歐洲進入戰場,即使美國和歐洲戰場的聯軍贏得了最後勝利,也沒有能力對付已經實際並鞏固控制了中國黃河以北的日本部隊,因為日本已經有了足夠的戰略縱深去和已經精疲力竭的歐洲對抗,再說了,日本既然已經控制了並完全消化了半個中國,對歐洲和美國人來說又沒有對他們的利益造成傷害,路途遙遠,又沒有足夠的利益推動,日本又有了新領地的資源和人口補充,可以維持與遙遠並且傷痕累累的歐洲或沒有對少戰爭潛力的美國的對抗優勢,那麼,誰還會去救一個已經戰敗的國家呢?(至少日本當時認為基本完成了戰略目的,剩下的只是收尾工作了,完全可以在短期內鞏固和吞併現有的領地)基於以上的考慮,才有了對珍珠港的偷襲。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作為一個聯邦議會制國家,美國人的效率有些過於高了,再只要再晚三個月出兵,戰爭結果就可能改寫了,加之由於美國的過早加入,讓德國和意大利不得不分兵加強對法國的控制及對英國的壓制,還要應付生力軍美國的進入,而此時的德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對蘇聯的遠東地區戰爭部署,有不可能改變現有戰略目標,只能硬著頭皮和蘇聯硬碰硬的打對攻,以求快速結束蘇聯戰場的戰爭,給德國也就留下了足夠的戰略縱深和戰略生存空間。所以德國人基本不要俘虜,蘇聯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拼命了,只要拼命拖住德國,美歐開始反攻,才能逼迫德國撤軍,否則,德國佔領蘇聯的話,為了消除後患,會殺光所有蘇聯人的。這情況當時的德國和蘇聯都明白,這是你死我活的戰爭,沒有第三種可能。呵呵,當時的蘇聯可能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去了,不是德國的突然撤軍,蘇聯就將徹底從世界地圖上抹去。回頭再說日本,情況也差不多,由於中國戰場的實際控制區的穩定工作由於游擊隊等小股武裝力量的反抗,給日本穩定控制造成了阻礙,加之美國進入太平洋戰場,使得日本兵力在太平洋受到牽制,日本要完成對中國的控制力的鞏固,又要應付來自太平洋的壓力,就不得不分兵在太平洋的東南亞國家來對付美國,以便自己有時間完成他們在中國華北華東地區的控制和整合,一旦完成,就可以就地徵兵和利用中國的資源快速完成武裝並作為生力軍投入戰場。美國的過早進入加之中國方面民眾對日本人的種族認可有限,使得日本沒有能夠按計劃完成整合,也就談不上後續戰略目的的展開,使得戰爭發展方向完全轉變。在我看來,與其說二戰是各國的偉大勝利,不如說其實我們運氣好,差一點就被日本分裂成兩個國家了。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弧度57219165


很多人以為倭國人襲擊珍珠港是昏招,倭國人不應該出此一招,實際上這不過是現在現在的角度去看歷史罷了。而當時的倭國卻是已經只有這一條路可走,要麼就等著油盡燈枯。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從1931年倭國人冒險侵略東三省開始,美國就開始援助它們所有的戰略物資,包括石油、彈藥等等,如果美國人不援助它們,倭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侵略中國,所以說它們是冒險侵略東三省了。它們這次的冒險成功,也大大壯大了它們的膽量,導致後面的瘋狂和失敗。

為什麼說倭國人進攻夏威夷不是昏招,而是它們逼不得已呢?

因為當美國人援助倭國到了1941年,美國人發現二戰格局已經十分明朗,法西斯協約國已經必敗無疑,而且已經時間不多。所以美國人決定參戰,下山摘果子,不然就要便宜蘇聯了,而這樣是美國人絕對不能接受的。於是美國人開始拋出風聲,誘騙倭國人進攻夏威夷。倭國人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控制權,只能按照美國人的想法來。

因為,如果美國人切斷對它的援助,它就只能餓死。倭國人已經被中國人死死纏住了10,動彈不得,在中國大陸氣數已盡,而在中國它們找不到石油,就無法供應飛機坦克這些它們仰仗的武器維持在中國的戰場,飛機大炮坦克10年它們都打不贏中國人,後面沒了飛機坦克會怎麼樣,它們自己根本不敢想象。於是只能硬著頭皮按照美國人的設定的方向走了。

而當年美國人為什麼要援助倭國呢?因為英國在一戰以後,已經衰敗,美國開始漸漸代表西方,而新生的蘇聯成了它的眼中釘。可是它明白,跟強大的國家戰爭,風險很大,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於是它盯上了倭國,倭國自從被美國打開門戶後,就成了美國人的打手,因為美國人打開倭國門戶,本來指望想在中國那樣大撈一筆的,然而倭國除了有女人,什麼都沒有。美國人無奈之下,只好把這個天生兇殘的國家變成了它的好尖刀了。美國人援助倭國,是希望倭國人能很快吞併中國,然後可以進攻蘇聯。不指望倭國人滅掉蘇聯,只希望倭國人能打殘蘇聯,它們以後就好下手了。哪知道,一個諾門坎,讓倭國人徹底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對付對付小米步槍的貧窮中國人,它們或許還能有點市場,對付全副武裝的蘇聯人,它們真的成了蚍蜉撼大樹了。從此倭國人再沒了對付蘇聯的勇氣,於是倭國人只能把眼光放向了東南亞,可那裡是美國人的勢力範圍,菲律賓已經是美國人的殖民地。。。。。。那麼,要轉向東南亞,就只能先幹掉美國的海上力量了。於是倭國人,在美國引導下發動了珍珠港事變。


焚花煮酒擊箸歌


當時日本軍方高層很清楚與美交戰必敗。計算方法很簡單,鋼鐵產量對比一百比一,糧食石油布匹汽車飛機等等戰略物資全都不是一個層次的,何況沒參戰的美國人員物資全無損耗,經濟上更因戰爭而膨脹。怎麼打都必敗無疑。

但是日本戰已至此,要想持續,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原因也很簡單,就兩個字“拖延”。打光美國艦支,暫時打通海上運輸線,維持戰爭到佔領東南亞,獲得鋼鐵和石油補充後,或可一戰。美國恢復很快,日本原預計偷襲得手後,美國需要兩年恢復作戰能為,日本也就想用這兩年重新提升戰爭能力。

說日本沒有戰略家是很正確的,高估自己也低估了對手,暫不去說偷襲不成功,就算成功了,兩年時間日本也不可能佔領東南亞。

另外,二戰是天要滅日本,誰也不能怪。建了個滿州國,啥事都沒幹。當大慶冒油的時候,估計小日本象吃個蒼蠅。


千鈞77041614


山本五十六日軍海軍元帥,是唯一冷靜清醒的軍人,沒有開戰前,就說日美交戰必敗無疑,日本軍部終於做出他最不想見到的決定,任命他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舉全部海空軍遠程偷擊美軍最強大的太平洋艦隊,企圖稱霸整個西太平洋。人類海戰歷史上他首次革命性使用航母載大量對地對艦攻擊戰機,做攻擊主力。此作戰方案一提出,即被軍部舊派否決,主張使用所謂無敵鉅艦大和號作開路先峰,山本五十六憤然以辭職拒受,如果不接受他的作戰方案的話…當襲擊珍珠港戰果轟動陶醉全日本時,唯有山本五十六吐出苦言,用這種下三流戰法,卻一艘美軍的航母沒擊沉,就是完敗!最多不出半年。他內心一直盤算,若能將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全部擊沉,這個作戰目的一旦達成,或許日本能推遲一至兩年的失敗來臨。確實奇怪,當時為啥美軍一艘航母都沒停留在珍珠港這個最大的歷史之迷…接著完完全全按他的預料不過數月後中途島一役,日本航母被全殲並損失永遠無法挽回最優秀的350架零式戰機的飛行員…一路被反敗為勝的美軍攻進東京灣…山本五十八隻不過盡職盡忠心知肚明去執行一個必敗無疑亡國戰爭的悲劇型軍人而已。但無論成敗,以強大航母載大量戰機的戰法,致對方予死地,是海戰史的革命性首創,並沿用到了今天。


高友峰1


看看山本五十六的經歷就知道了。

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所以山本五十六英語非常好。

首次赴美給山本帶來的衝擊很大,美國的女孩子都能受到大學教育而且能夠工作自立,這讓山本五十六目瞪口呆,即使是現在,很多日本女性婚後就不工作了。

美國的砂糖居然不要配給,隨便買,這更讓山本五十六體會到什麼是“國力的差異”。

後來底特律的汽車工廠和德克薩斯的油田讓山本五十六真正知道了美國的工業力量的強大。

1925年,山本五十六任日本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這讓山本五十六對美國的軍事力量更加清晰的認識。

所以山本五十六非常清楚後果,但山本五十六喜歡賭,也是因為日本沒有別的選擇,日本覺得有了東南亞的石油、鐵、橡膠就有資本打敗美國。可是日本的人口少,軍隊人數就少,高素質勞動力就更少,即使同樣的資源,也是美國更強大。而且日本工業設施在本土,需要把東南亞的原材料運回日本才行,美國只要切斷運輸線日本就完了。


上丞工作室


當然考慮過,而且心知肚明日本對美國勝率極其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山本與太平洋戰爭的策劃。

日本的許多軍官都曾經去外國留學或者做駐外武官,山本就去過歐洲和美國。

而且他對美國還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說是美國通,開戰前他就已經認識到了日美實力差距巨大,美國巨大的生產力和地理優勢,開戰就等於走向深淵。



大家一致有個誤區覺得日本高層腦袋全是壞掉的,其實不是這樣,日本從首相,天皇,各個大臣都是知道日本和美國的實力對比的,但是即便有這個數據在,他們仍然選擇開戰。


記得日軍海軍有個軍官說過,戰爭要打了才知道結果,這句話說的沒錯啊,畢竟大白艦隊已經過去了30年,美國會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妥協不打了呢?

所以說戰爭真的要打了才知道,美國把軍艦當下餃子一樣造,把飛機像打雞蛋一樣造,美國的戰爭潛力真是打了才知道嘛,我們也不能用上帝視角看二戰啊,畢竟他們活在他們的時代,眼光有侷限性嘛。


雖然山本頭腦清晰,也身居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一職位,但是他還不是能左右國策的最高層,當大本營的命令下來他也只能認命。

山本還在海軍省的時候,因為主張反對三國軸心和南下東南亞,曾經被陸軍的激進分子襲擊過,還收到過威脅信,海軍高層只得讓他在聯合艦隊任職。


我相信收到進攻珍珠港命令的山本是興奮的,雖然他在理智上認為和美國開戰必敗,但是下決定的不是他,是高層,是他無法抗拒的天皇旨意,這反倒讓他解脫了,也點燃了他內心的火焰:


險中求勝不就是武士常乾的嘛?當年在歐洲縱橫賭場的山本五十六的賭徒心裡又發作了,既然要打那就賭大的,於是策劃了珍珠港事變。

無論戰爭結果如何,珍珠港的確一場精彩的襲擊,美中不足是賭徒一般的山本將前線指揮交給了保守的南雲,使得珍珠港沒能擴大戰果。


日本人當然有很多想法啦,比如孤立主義作祟啦……比如美國會打一仗就和談啦……比如美國有華盛頓條約的,日美海軍戰前比三比五,但是美國要守兩個大洋,要是重創太平洋艦隊就可以以逸待勞阻擊增援的大西洋艦隊,就像日俄海戰一樣啦……反正北上是不會北上的,這輩子都不會北上啦……海軍馬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啊……

而美國:蘑菇彈警告……


歷史區的哈士奇



冰雹只從戰略上進行分析。偷襲珍珠港是日本最終的無奈的選擇,當然後果日本人不可能不去預測,但拼死一搏或許對於這個已經走上戰爭深淵的國家來說只是臨死前的奮力一擊,不管結果如何,日本必將得到應有的嚴懲。

之所以偷襲珍珠港,根本原因是為了獲得戰爭最為寶貴的資源,那就是石油,這是一切戰爭機器的動力來源。最終選擇偷襲珍珠港是日本最後面臨的兩個選擇的唯一選項,北上進攻蘇聯,日本沒有那個膽量,畢竟遠東蘇聯百萬軍隊早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儘管蘇聯面臨德軍的閃電戰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斯大林和蘇聯紅軍依然堅守著,目的就是防止日本和德國兩側夾擊帶來的更加慘重的失敗,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非常正確的。


北上沒有希望,唯有南下才是唯一的選項,美國在獲得日本進攻東南亞,並最終將東印度群島作為目標,目的就是獲得控制寶貴的石油資源的那一刻,美國加強了對日本的制裁,同時在珍珠港加強了海軍力量的部署,可以說太平洋艦隊的本部就是珍珠港,從這裡美國可以輕鬆的對日本進行海路的徹底封鎖,而這樣日本將徹底失去石油的運輸路線。

日本的石油完全依賴進口,而作為島國日本唯一的運輸路線也就只能是海運,美國作為日本石油進口的最大供應國,佔據了80%的份額,可以說美國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了日本所發動的對亞洲各國的侵略。


最終日本面臨著飛機無法起飛、軍艦無法遠航、車輛無法行動的境地,作為未來極有可能全面制裁日本的美國,日本只能孤注一擲的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樣才能打開和保障石油運輸線的安全。

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從戰略上來講是明智的,但是這個陰險的小人卻忘了正義的力量和中國人民的誓死不屈的抗爭,最終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也收穫了兩枚原子彈的獎勵。


冰雹藍天


山五十六是一個賭徒,相信大家都知道關於山本五十六賭博的事蹟。真正好賭的人,都喜歡冒險,畢竟富貴險中求。山本五十六不但喜歡賭博,而且喜歡賭大的。

不怕輸的人才喜歡賭大的,山本五十年六就是一個不怕書的人。山本曾和他的好友賭過一次3000日元的賭,當時3000元足夠買一棟房子了,他的朋友一笑了之並不計較,但是山本五十六卻堅持還錢,他從薪水中扣錢還債,扣了十幾年才還清。


偷襲珍珠港也是山本五十六一次豪賭,當然日本也有不得不賭的理由。在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從美國,英國,荷蘭進口的石油超過80%以上。而在1941年美國廢除了中立法案,同時通過了租借法案,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的島國,在石油禁運後日本石油儲備只剩下4300萬桶。當時的日本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南下,要麼北上以獲取石油。

1939年日本和蘇聯在遠東打了一場戰爭,被稱為諾門坎戰役。日本看到了他和蘇聯的差距,北上的計劃就破產了。他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南下了。再加入日本陸軍和海軍有非常深的矛盾,海軍急切都希望表現自己。喜歡賭博的山本五十六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而且他們並非沒有勝利的可能。如果日本能重創美國的航母,日本還是有可能控制太平洋戰局的。



但是不幸的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以前在太平洋戰場總是無所事事的三艘航母卻同時被調離了港口。總之無論是巧合還是苦肉計,都不會得到證實,即便是苦肉計也不會有人承認。總之,三艘航母倖免於難,可以說日本這場豪賭已經輸了。

但是無論輸贏,日本必須要賭。如果不賭,日本就只能等著石油枯竭,退出戰局,而如果賭了至少還有贏的機會。同時雖然珍珠港事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它也幫助日本迅速的控制了東南亞。日本也從東南亞獲取了他想要的石油。總體上還是利大於弊的。


漁耕樵讀


這個當然是有想到的,但是日本的如意算盤打的很響。珍珠港作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重要門戶和力量集中地。一旦偷襲成功,美軍太平洋艦隊軍事力量要受挫長達半年之久,完全恢復也要兩年甚至更長。

日本也是料準了,美國自視甚高,認為自己不敢貿然對美國動武。美國哪裡知道狗急是要跳牆的。美英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給線。這對資源短缺的日本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如果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癱瘓,對於日本的在太平洋的軍事行動和阻礙將大大減小。距日本距離自己大東亞共榮圈在西亞和德國匯合以致統治全世界的夢想也越來越近。權衡利弊,日本還是選擇了出兵。



人算不如天算,美國重要戰鬥力航空母艦,因為臨時的軍事演習,不在珍珠港內。而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也沒有轟炸徹底,港內的一些,軍事設施和船塢仍然可以投入使用。所以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恢復的速度遠超於日本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