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2P爆雷潮」所引發的思考——新一輪的機遇能否重現

這個夏天,P2P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和方式“自爆”。據報道媒體統計,6月1日~7月18日,全國共有231家P2P平臺出現了逾期、跑路、倒閉、經偵介入等情況,涉及金額過萬億,相當於平均每天有5家P2P平臺出現問題。

由“P2P爆雷潮”所引發的思考——新一輪的機遇能否重現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整個行業的爆雷潮?

我們先從主觀上看:

一、 自融、資金池 自己給自己融資,發佈假標、誇大融資項目的融資金額等獲取資金。資金為自用。

老闆關聯公司缺錢了,通過層層運作製造假標的,融到的錢輸送到自己的公司,支持自己的主業。

或者,平臺將融到的錢再拿去投資暴利和非法行業,比如虛擬幣、高利貸等等。

資金鍊一旦斷裂,那麼平臺的倒閉和跑路就不出意外了。

由“P2P爆雷潮”所引發的思考——新一輪的機遇能否重現

二、經營不善 這類平臺是善良的,就是風控能力不足,對借款人的調查和審核不過關,導致逾期了率和壞賬率上升,如果平臺沒有一定的兜底能力以覆蓋風險,平臺就會面臨倒閉的風險。

還有臺為了迎合投資人短期投資的偏好以及提高平臺人氣,將時間長的標的拆成時間短的標的。

如果投資短標的投資人到期退出後,新投資人投入的資金減少,而借款人又還沒到期還款,平臺這時候就因為資金流動性問題而產生提現困難。

三、純詐騙——空手套白狼 這種平臺目的很明確,就是圈一筆錢就跑路。比如偽造執照、背景實力等信息,借款資料造價,打造看似一個合規、毫無披露的高大上平臺,利用高息的誘惑撈一筆。

甚至前期正常開展網貸業務,有部分標的為真實的,前期均正常還款,營造出平臺高額收益,正常經營的假象,之後借新還舊,並通過制定苛刻但獲利豐厚的邀新條件以及新手標收益等等。

比如,恆金貸,宣佈開業並稱連續三天優惠活動,不料,上午上線,下午就跑路了。

我們再從客觀上看:

一、去槓桿 整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收緊應該是這一輪危機的最主要原因在金融去槓桿,M2增速開始放緩之後,P2P行業的貸款餘額、新增投資人增速也在下滑。一些違規進行期限錯配的平臺,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出問題 。 這一輪資產端出問題的應該大部分是企業貸款,包括之前還沒有消化完的大額融資,還有一些企業的過橋貸款,這部分企業應該是在去槓桿過程中最難受的。對於一些上市系平臺來說,他們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是依靠旗下平臺來自融,伴隨金融業去槓桿,這些平臺在動盪中最先倒下。

二、監管收緊 在去年底發佈的《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中,明確提出了整改驗收及後續備案登記工作大限在2018年6月。

由“P2P爆雷潮”所引發的思考——新一輪的機遇能否重現

事實上,對於P2P網貸行業而言,政策監管環境的鬆緊也是重點關注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政策監管環境鬆緊會直接影響到行業合規性的標準,而對於這一標準要求,實際上也直接影響到平臺是否合規的准入門檻;另一方面,則是P2P網貸行業的資金流向非常關鍵,而一旦政策監管大幅收緊,且形成恐慌性的擠兌,那麼這對於P2P網貸平臺而言,無疑將會構成沉重的衝擊影響。

時下,P2P網貸行業正處於大洗牌的過程,或許這是行業優勝劣汰的結果,或許這也是監管大幅收緊的預期結果。

三、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 國內第一、二季度的經濟形勢不是很景氣,導致底層資產逾期現象嚴重,平臺無力追回,繼而發生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目前底層資產確實逾期嚴重,曾經被認為優質的底層資產無法實現變現,平臺承擔的剛兌壓力非常大,資金缺口一時難以覆蓋,就會出現逾期兌付和提現困難。

四、 負面輿論 善林金融等平臺的爆雷,不時傳出的經偵又介入哪家平臺的消息,以及當年e租寶、快鹿事件的惡劣影響,都使得普通投資人和羊毛黨草木皆兵,對已投平臺失去信心,扎堆兌付。部分中小平臺抵抗力較弱,發生擠兌時,沒有有效措施應對,猶如多米諾骨牌,平臺爆雷引起投資人流失,投資人流失又導致更多平臺爆雷。

平臺爆雷使得投資人遭受損失的同時,一些借款人卻拍手稱快。一旦平臺有異常經營情況,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就會顯著降低,平臺爆雷與不用還款可以劃等號,因為平臺爆雷後,沒有相應機構和人員向他們追討所欠款項。

眾所周知,經濟具有周期性。那麼,在這一輪p2p爆雷潮下,新的機遇能否重現?私募、股權、股票還是影視?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