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8高速續航僅200多公里?原因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

ES8高速續航僅200多公里?原因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

蔚來一直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標杆,是首先實現量產的車企,其CEO李斌曾放話:“我的產品比特斯拉更好,服務比它更好。”直接對標行業第一,蔚來底氣滿滿。

其首款量產車蔚來ES8百公里加速4.4s,百公里剎車制動距離為33.8m,60公里等速續航里程500公里,綜合工況續航里程355公里,一列數據看起來確實有了跟特斯拉抗衡的資本。

然而問題出現了:有車主爆料,蔚來ES8在高速行駛的時候,續航里程未達到官方所標定的355公里的綜合續航,高速120公里/小時等速續航里程僅226公里的測試成績上了汽車圈的“熱搜榜”。

ES8高速續航僅200多公里?原因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

200多公里的數據可疑嗎?

上週,蔚來電動力工程副總裁黃晨東帶領團隊,在專業試車場環形高速跑道專門做了一次120公里/小時等速續航測試。測試車輛為ES8量產創世版,出廠日期5月、總里程6817公里、軟件版本1.03。負荷男性乘員兩名,室外溫度36攝氏度,空調設定24度自動模式。結果實測續航里程為:226公里,看來還是很符合上述爆料的數據。模擬的226公里與宣稱的355公里,兩者之間怎麼相差這麼多?

對此,官方的解釋如下:

1. 空氣阻力:ES8儘管有0.29這個非常優秀的風阻係數,但作為一輛5米長2米寬1.75米高的中大型SUV,在3排7座超大乘坐空間的另一面,絕對風阻數值也相應會更高。

2. 空調耗能:同理ES8的超大7座空間需要恆定在24攝氏度乘員艙溫度,空調也需要相應占據更大能耗,從而相比來說電能消耗佔比也更高。

3. 高性能感應電機:和燃油車一樣,越高性能的發動機油耗相應也更高,ES8全系標配了輸出總功率達650馬力840牛米的兩臺高性能感應電機,輸出功率越大,電耗也相應會略有提升從而影響續航。

首先得看看ES8綜合工況續航里程355公里是怎麼來的?

汽車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路面,不同的交通環境下,續航表現有很大差別。這些相關的因素,專業術語稱之為“工況”。簡單說,工況規定了在什麼樣的道路,以什麼樣的速度,行駛多長距離。工況由多個路段(也稱為循環)組成,這也是為了得出更符合實際的數據。

而外國主要的兩大工況標準分別是歐洲的NEDC和美國的EPA,蔚來ES8續航355公里正是基於NEDC的標準。

順便說一句,NEDC標準最新的是1997年版本,包含4個市區循環和1個郊區循環。而市區循環主要在中低速運行,而且由較多的起步和停止狀態,市郊循環主要在中高速運行。也就是說,ES8宣稱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355公里,其中大多數路程是用中低速而非告訴駕駛通過的,這是實際續航能力與官方公佈數據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會詳述。

實際續航能力是所有純電動汽車共同面臨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汽車對於新車高速續航里程削減的問題早有預料。在蔚來ES8訂購頁面,就有針對等速續航里程的計算器。根據不同的電池容量、車外溫度和車速,會顯示相應工況下的等速續航。而在70kWh、車外30攝氏度和120公里/小時情況下,該計算器顯示蔚來ES8可行駛229公里,基本等於實測里程。

相比於傳統燃油車依靠變速箱和油門來調整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扭矩,純電動汽車由於沒有變速箱,所有動力輸出完全依靠電控系統驅動電瓶和電機運轉,因此導致了純電動車的動力輸出曲線與傳統燃油車截然不同。

ES8高速續航僅200多公里?原因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

純電動汽車因為其電動車特性,在起步階段加速都很快,但相應的隨著車速的增加,轉速的升高,在高速狀態下電機扭矩下降,車輛動力會變得匱乏。此時電動汽車為了保證車輛動力穩定持續的輸出,電池系統便會以“高放”的模式工作,從而導致電池的耗能加快,進而影響到續航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蔚來ES8的60公里等速續航里程可達到500公里,但高速行駛卻難以為繼。

行業標杆特斯拉同樣面臨這種問題,在NEDC標準下,特斯拉Model X 75D則能達到417公里,而根據國外第三方機構實測數據顯示,Model X 75D的實際續航為380公里。

ES8高速續航僅200多公里?原因竟是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通病

寧德時代:超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拯救續航

純電動汽車還因為相比燃油汽車更重的車身(滾動阻力更大)、對溫度較為敏感的電池(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到電池工作,需要額外分出電流來保證工作環境)等因素,實際續航能力相對於宣傳數據都會有一定的滑坡。

隨著未來超高能量密度的電池的技術發展,600公里以上續航里程將是量產車起步標準。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曾分享過一組數據:我們國家“十三五”目標,要做到300瓦時/公斤這樣的目標,目前我們在磷酸鐵鋰,2018年我們要做到160瓦時/公斤,2020年預計會超過180瓦時/公斤。在三元上來講,我們今年量產的要做到240瓦時/公斤,到2020年大批量生產的大概是在270瓦時/公斤以上。2018年最大的市場變化就是續駛里程從原來的充一次電跑150公里,逐漸到今年主流的都是400公里以上的續駛里程。而未來需要努力的,除了能滿足中短途出行的充電服務,還需要在高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的電池領域繼續深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