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選擇來源是什麼呢?是咱們的產品?還是咱們的客戶類型?

目標客戶的價值實現基點一般分為1,趨向於個性滿足;2,趨向於基本需求;3,趨向於便捷性;4,趨向於豐富性這四種。而咱們企業商品或服務的供應模式基本也是四種,分別是1,商業交易型;2,商業關係型;3,社區交易型;4,社區關係型。4種客戶價值實現基點與4種供應模式相結合就會產生咱們連鎖企業的16種基本的商業模式。咱們必須根據咱們自身出生:製造業/商業/服務業來選擇一種或數種模式來發展,因咱們企業不同出生,決定了咱們企業的關鍵成功要素是不同的,所以咱們必須對照自身的出生才能選擇出適合自己商業模式。

.咱們企業的商業模式選擇來源是什麼呢?是咱們的產品?還是咱們的客戶類型呢?其實這些都不是,咱們商業模式的來源一定是來源於咱們企業的戰略。戰略問題是連鎖企業的方向問題,而模式就是我們向這個方向前進的交通工具,咱們一定要明確自己戰略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選擇到正確的交通工具。就像咱們要過一條河,咱們可以選擇自己打一個木筏還是坐上一艘已經存在的船呢?

商業模式選擇來源是什麼呢?是咱們的產品?還是咱們的客戶類型?

傳統連鎖思路:樣板店/直營店-加盟店-區域品牌-全國品牌!誰說只能一條路走到底?!缺資金:粉絲入股、眾籌、託管加盟......模式設計比資金更重要!!缺人:收購兼併入股散戶、夫妻店、競爭者,再提供總部的統一採購、配送、培訓等支持服務,設立內部榮譽講師,複製優秀加盟商/店長優秀管理經驗,名利雙收!!您有多少事是可以讓團隊、合作伙伴甚至競爭者來做的!

連鎖化過程需要遵行“標準化”、“規範化”、“統一化”等基本原則。由1家店發展到3家店時,即使以上原則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經營者還有可能通過巡店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調整,但當達到5家店的規模時,“標準化”、“細分化及規範化”、“統一化”的不徹底將導致諸多弊病顯露無遺。因此,擁有5家門店的企業需在打好連鎖根基方面多下功夫。如果能夠徹底落實以上基本原則,迅速達成20-30家的目標將會變得十分輕鬆。如能達到20-30家門店的規模,則基本可以成為所在地區的No.1企業。

沒有實現標準化管理的餐飲企業在擴張中會遇到什麼樣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家餐廳都是獨立的,對於總部來說,管理起來太複雜了,中餐行業做了17年的範偉峰說,“一家單店只要有3個人聯起手來,總部就基本上成為瞎子了。這三個人是前廳經理廚師長和採購經理。在實際運作中,因為單店無法掌控而導致企業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店鋪達到30多家的時候,老闆根本管控不了,因為每一家店都有各自握有權力的廚師長前廳經理和採購經理,各店情況不一樣,複雜!馬瑞光老師說先建一個系統條理分明的總部組織架構體系,對下面分店進行標準化管理,設計培訓訓練課程,組織一個督導體系,才能說比較適合,否則就不能按照肯德基那樣的模式硬套,標準化說說容易,做起來可是困難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