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增加+消費淡季豬價持續上漲 凍肉被閒置和打擊走私是最大推力

供應增加+消費淡季豬價卻持續上漲,凍肉被閒置和打擊走私是最大推力

2018年,在生豬年度供應量同比增長的背景下,從5月下旬開始,在6-7月豬肉消費淡季時段,豬價卻出現持續大漲。7月下旬開始,部分地區開始反饋生豬供應出現短缺,而早在4-5月分,就有分析機構炒作5-7月份生豬供應斷檔期,豬價將出現40%左右的價格大漲。除去人為因素干預市場導致豬價上漲之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豬價持續上漲呢?一張圖告訴你,豬價持續上漲的六大影響因素。

供應增加+消費淡季豬價持續上漲 凍肉被閒置和打擊走私是最大推力

一、2017年冬季及2018年春季的極寒天氣導致仔豬成活率偏低,導致階段性生豬供應量下降。

2017年11月份開始,中國大陸地區出現多年來少見的極寒天氣,一直到2018年3月上旬,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明顯低於往年同期水平,部分地區氣溫同比正常年份下降10攝氏度以上,這對特別是對於人居環境均無取暖設備的華東及以南各省區—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及江西四川等省受到的影響更為突出。此外,河北、河南及東北地區受到的影響也明顯突出。低溫極寒天氣,不僅導致仔豬成活率下降,同時導致春季仔豬腹瀉等疫情明顯增加。根據慧通數據研究部的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12月及2018年2月份,仔豬成率下降近5個百分點左右,部分受災明顯的地區下降接近10%,這導致5月下旬-8月中旬期間出欄大豬數量出現階段性減少。

但我們需要說明的是,5月下旬-8月中旬期間,適逢夏季肉類消費淡季階段,因此,極寒天氣對生豬出欄量的影響被弱化,加上大型養殖集團新增產能的釋放,因此炒作生豬供應斷檔期的說法依舊不成立。

二、3-5月份屠宰企業超量庫存的凍品豬肉因成本原因無法及時流入市場參與交易,導致部分豬肉供應量被閒置。

從2018年1月中旬開始,國內出欄大豬價格開始持續走跌,到5月上旬末,慧通數據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出欄大豬綜合加權均價跌至9.84元每公斤,創2018年最低價。再此期間,全國各大屠宰企業大量收購活豬屠宰進入凍品進行儲備,超量庫存幾十萬噸之巨。慧通數據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3-5月份全國屠宰企業白條豬成本價格為14.8-15.2元/公斤。如果計算上凍庫成本之後,截止7月份,成本上升到15.2-15.5元每公斤。與6-7月份的白條豬批價價差依舊不足以推動深加工企業有足夠的積極性去選擇採購凍品豬肉進行生產加工。加上6月份開始大中院校陸續放假,食堂消費驟減,因此3-5月份的凍品豬肉庫存一直無法獲得足夠的機會進入市場參與交易,大量的豬肉被閒置做庫存,客觀上削減了豬肉的供應量,進一步加劇了6-7月份生豬及豬肉供應的緊張局面。

三、屠企庫存凍品豬肉成本偏高,深加工企業棄用凍品豬肉現象普遍,與居民鮮肉消費形成競爭。

由於屠宰企業庫存凍品豬肉性價比偏低,深加工企業採購鮮肉的積極性偏高,一方面客觀上與居民鮮肉消費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搶肉”現象,有利於推動鮮肉價格的上漲;一方面也推動屠宰企業需要擴大屠宰量,以同時滿足深加工企業和居民消費的需求。這也是6-7月份屠宰企業收豬積極性偏高,屠宰量偏高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7月下旬以來不斷有養殖戶反映出欄大豬供應不足,當地適重豬數量偏少,屠宰企業收不到豬的原因所在。

四、大型養殖集團體量大,虧損嚴重,客觀上需要挺價保本。

2015年以來國內掀起的飼料生產企業大舉進入生豬養殖行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性。雖然養殖環節本身的養殖成本並不高,但由於新增企業初期攤銷成本高,因此其綜合成本明顯偏高,因此在3-6月份的豬價低迷時段,大型養殖企業虧損嚴重。客觀上有主動推高豬價的意願。加上規模化企業本身養殖規範化程度高,標豬存欄量大,在夏季居民傾向於消費瘦肉型豬肉的時段,客觀上也具有“挾豬漲價”的資本,因此,6月下旬開始,以大型養殖集團及規模化養殖場為主題的養殖環節趁機力挺豬價,推動豬價出現持續上漲。

五、屠宰企業為了推動凍品豬肉出庫銷售,需要推高出欄大豬價格以推動豬肉價格上漲。

由於3-5月份期間屠宰企業收購的生豬價格偏高,因此庫存凍品豬肉成本高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消化庫存,屠宰企業主觀上有推動豬肉價格上漲的意願。而要推動豬肉價格在豬肉消費淡季出現上漲,則必須推動出欄大豬價格的上漲,才能推動豬肉價格上漲,才能為凍品豬肉的順利出庫創造有利條件。因此5月中下旬開始,屠宰企業一直都在力求推動出欄大豬價格上漲。除主觀上推動出欄大豬價格上漲之外,加上屠宰需求量增加的客觀因素,再由於規模化養殖場推動出欄標豬價格上漲,屠宰企業採取了默契配合,主客觀因素的疊加,出欄大豬價格上漲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此,今年的一個亮點之一,就是在豬肉消費淡季階段,屠宰企業沒有磨刀霍霍打壓生豬價格的原因所在,而不是良心發現,要放養殖戶一馬。我們的監測數據同時顯示,2018年6-7月豬肉消費淡季階段,屠宰企業屠宰利潤同比去年同期,利潤增長了三倍左右,由去年同期每頭豬屠宰利潤20元左右,上漲至本年度同期的60元以上。

六、本年度打擊走私肉力度空前,走私活豬及豬肉大幅下降,客觀上有利於國內豬肉價格上漲。

中國的畜禽產品及雜碎走私進口一直以來都問題嚴重,業內初統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在生豬方面的走私進口,單純的活豬及豬肉走私,每年都有數百萬噸之巨。2016年中央電視臺曝光中國西南邊境地區的廣西及雲南地區走私肉問題之後,從2017年開始,中國海關緝私工作力度明顯提高了打擊力度。2018年更是力度空前。受此影響,預計2018年中國走私活豬及豬肉折算為豬肉來看在200-300萬噸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折算為毛豬超過3000萬頭,因此這在客觀上也是導致當前生豬供應緊張的原因之一。

七、養殖環節自身人為干預及居民年度豬肉消費同比增長等其他因素影響:

從2018年春節前直到目前為止,養殖戶因為跌價壓欄待售、因為漲價壓欄惜售現象一直都非常突出。特別是6-7月份期間特別是7月份以來,大型養殖場及規模化豬場的標豬價格持續上漲而中小散戶手裡的標豬以及超重豬價格卻漲幅不足的時段,是壓欄最為嚴重的時段。進一步加劇了標豬的緊張,進一步助推了出欄大豬價格的上漲。而2月下旬開始出現虧損以來,4月份開始部分養殖場戶開始減少飼料投餵量以減緩生豬的生長速度等待豬價上漲等等行為,都在客觀上嚴重打亂了生豬供應結構。

與此同時,慧通數據研究部的推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居民豬肉消費將同比增長1.99-2.01%。主要在於,2017年中國生豬供應處於緊平衡狀態,豬肉價格偏高,客觀上抑制了居民對豬肉的消費,加上2017年受禽流感影響,雞蛋及肉禽產品價格明顯性價比更高,因此2017年居民對豬肉的消費有減弱跡象。2018年隨著生豬供應進入寬鬆狀態,豬肉價格同比走低,客觀上有利於豬肉消費,加上本難度雞蛋和肉禽產品價格迴歸上漲,以及居民正常的豬肉消費迴歸,因此2018年居民豬肉消費同比增長。

綜合來看,庫存凍品豬肉的閒置及打擊走私,是導致6-7月份豬價出現持續上漲的最主要的客觀因素,冬春極寒天氣導致的生豬供應階段性緊張只是產生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加上人為因素的干預,成就了在生豬供應同比增長、夏季消費淡季的大背景之下,出欄大豬及豬肉價格都出現明顯、持續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