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有助降高血压

运动有助降高血压

【致远财经报道】都市人不良生活习惯多不胜数,而香港的高血压患者可谓非常普遍。可是,高血压往往不形于色,因此有「隐形杀手」之称。要对付高血压除了可以用药物,其实运动也十分奏效。

如何界定?

高血压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包括少运动、饮食多油多盐少菜、身高体重指数(BMI)高于25的肥胖人士、吸烟喝酒及压力大。加上只有小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及疲倦等征状,由于病征不明显,所以不少病人往往到已患病一段时间才会发现。高血压会加重患者的心脏及心血管负荷,若没有妥善处理可以引致中风、心脏病、心衰竭、肾衰竭及视力问题。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于去年收紧高血压的标准,以往为上压高过140mmHg及下压高过90mmHg,现时调高标准至上压高过130mmHg及下压高过80mmHg。

发挥最佳效果

「运动是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可以降低4至11mmHg的血压,好处有时可以媲美药物。」养和医院物理治疗师苏而美说。运动可强化身体机能,减少中风及患上糖尿及冠心病的机会,又可舒缓压力。

不过她补充,美国心脏协会指出第一阶段高血压患者(上压130至139mmHg及下压80至89mmHg)也有分高风险及低风险,前者指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后者指未有出现其他疾病。前者也要配合药物治疗,最主要由医生决定所需,后者就可以先尝试以运动及改善生活习惯来降血压。另外「升高血压」(Elevated Blood Pressure)人士,即上压120至129mmHg及下压低于80mmHg,也建议开始改善生活习惯,减低血压升高的机会。

良好生活小贴士

1:持续的适量运动。

2:健康饮食,少盐少油多菜。

3: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至24.9内。

4:戒烟及减少饮酒。

5:压力管理。

6:按医生指示服降血压药物,不应自行停用。

进行时须知

一般高血压患者可自行运动,不过个别患者运动可能会有风险,事前应先咨询医生及物理治疗师意见。另外,必须留意以下重点:

1:运动前,上压高于200mmHg及下压高于110mmHg应暂停运动。

2:应穿透气运动服,于通爽及温度适中的地方运动,并饮充足水分,防止夏天中暑及冬天血管收缩。另外,若正在服用乙型受体阻断药及利尿药这些药物的人士要留意,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3:不要饥饿时运动,避免血糖过低,正服用乙型受体阻断药及利尿药的人士要留意,因为有机会引致低血糖。

4:运动要避免急速转换动作,因降血压药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例如会容易「 低起身见头晕」。

5:服食降血压药会令肌肉乏力,患者应进行肌肉锻炼,同时强化肌肉可协助减低血压。

6:而需同时留意自己的主观感受,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运动。

7:运动时不应闭气,应保持呼吸畅顺。

8:运动后,尤其夏天,切勿冲冻水浴及喝冻水,会令血管收缩,令血压更高。

动起来四部曲

高血压患者要谨记运动四部曲:运动前一定要热身,再进行带氧运动及肌肉训练,完成运动过后也记得要有缓和动作。如果运动期间不适,必须立刻停止及求医。另外致远提醒:「要降血压得宜,记得要有耐性,至少要持续一至三个月,才可能见到成效,并需持之以恒。」

热身运动可以低强度的带氧运动为主,例如可慢行五分钟,让心脏与肌肉热热身。然后,应每日进行三十至六十分钟的中强度带氧运动,患者应感受到自己呼吸加速及流汗,虽感辛苦但运动时仍能说话。患者可不时转换不同运动,例如可游泳、跳舞、踏单车及进行球类活动,以增加运动的趣味。她亦指,患者初期可以分段形式进行,例如每十分钟为之一段,帮助适应,仍觉吃力的话可先从日常生活习惯手,先每日行一万步,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肌肉锻炼方面,患者可选择举哑铃、深蹲或阻力器械等,每周两至三次,四肢及身体都应锻炼得均匀。肌肉锻炼会于短时间增加血压,所以应以轻磅、轻阻力及多重复的原则为主,阻力、重量及动作速度都应适中及量力而为,可重复动作十五至二十次。此外要保持呼吸畅顺,抵抗阻力时呼气,放下阻力时吸气。最后应进行十至十五分钟的缓和运动,可慢步行,缓和心跳及呼吸。过后患者可进行拉筋伸展,放松肌肉,主要伸展刚才运动所用的肌肉部分以减少受伤。

1:运动时应穿合适衣服,并多进行肌肉锻炼。

2:进行深蹲时可以椅子帮忙,双脚与肩同宽,下蹲时臀部轻轻触到椅子就可。

3:患者应按医生指示服药,不应胡乱停药。

4:高血压危害健康,不应忽视。

5:运动可加强心肺功能,有助控制血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