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你可以的

案例

因患者血压过低,夜班护 A 遵医嘱,一直未对其给予镇静镇痛治疗。

夜间患者意识尚未恢复,但手脚及躯体活动频繁,虽然护士 A 守在病床前严密观察,但没想到患者突然惊醒,躁动之下,过松的手部约束带导致患者到处乱抓,最将气管插管拔出。

随即患者出现了口唇发绀,一场紧急的抢救后,护士被领导狠批,要求写检查,分析原因。

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你可以的

众所周知,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机械通气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机械通气中患者的并发症也比较多。

在未经医护人员许可、不符合拔管指征的情况下,患者自行将气管插管拔除的非计划性拔管,可能造成患者 ICU 停留时间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住院天数增加等,严重的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引发医患纠纷。

因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的措施意义重大。

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你可以的

患者因素:

1、躁动与意识障碍:麻醉后患者常见精神症状表现,如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出现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

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 76.36% 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 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2、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或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 造成意外拔管。

3、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插管异物感,包括留置胃管者均可出现咽部肿痛、恶心,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症状。

4、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 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的环境中,较难表达自身的不适或需求, 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意外拔管。

医护人员因素:

1、未有效进行肢体约束:

在导管非计划性拔出中,未对四肢有效约束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 17%-90%。

大部分进入 ICU 的患者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环境、复杂的声音、奇怪的机器等时,均会出现抑郁、愤怒、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尤其是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有放弃治疗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积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反常,即 ICU 综合征,患者出现抑郁、智能障碍、行为动作失常等症状时,如果没有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极有可能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未有效进行镇静:

因为疾病本身的原因,患者身体往往出现不适情况,如果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则容易出现躁动,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气管插管患者恢复意识后,因为气囊对气管壁有压迫感、导管对咽后壁粘膜有刺激感、呼吸道疼痛感、水肿、异物感及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

此外,在 ICU 中,当镇痛镇静剂量不足时,在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时,易造成患者通气不足,二氧化碳的潴留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影响,也是意外拔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未有效固定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中,导管固定不牢占 10%-50%,常见为:

1)、固定导管的胶带时间过长或受潮,失去粘性没有及时更换,导致导管松脱;

2)、导管固定器松紧不适宜;系带过松、结扣变松;

3)、气囊漏气或破裂,导致气囊充气不足等。

除此以外:

在吸痰刺激的呛咳反射过程中,患者剧烈的咳嗽,或导管固定过于紧,患者在活动或翻身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抻拽到导管,也可能造成导管脱出。

4、缺乏有效沟通及心理护理:

插管患者清醒后,在环境或疼痛的刺激下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而医护人员往往忽略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加上患者自身对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和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经常出现因为自身感觉到不适或难受,自行将导管拔出的现象。

5、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从非计划性拔管的时间来看,大多数都出现在护理人员较少、护理工作繁忙的夜班时间段。

由于医护人员忙于其它患者的治疗或护理工作,疏于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巡视,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现象的发生。

而患者在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告知医生,或报告内容不详细,缺少重要病情发展症状等,医生无法做出及时处理,造成患者情绪烦躁不安,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你可以的

预防措施

1、减轻患者的不适:

1)、妥善固定导管:气管插管患者,管路必须要固定牢固。固定时必须用胶布与寸带双重固定或者使用专用固定器,避免导管滑动对患者气道产生刺激,使患者出现呛咳或气道损伤等;

2)、提高吸痰技术: 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 15 秒,将气道分泌物要彻底清除,降低吸痰的次数。在吸痰前后,给予患者2min 的纯氧吸入,防止患者因为缺氧出现烦躁情绪。

3)、适度镇静:气道反应较强、异常烦躁、人机协调性差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咪达唑仑、佑美托米啶等镇静,最大限度的降低气管插管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2、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护士要对患者的配合程度及气管插管耐受程度进行充分的评估,对于可能出现拔管现象的患者可以给予其肢体有效约束。

合理有效的肢体约束,是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 20 cm 以上,肢体约束不能完全保证患者不出现拔管问题。

3、镇静剂与镇痛剂的有效使用:

镇静剂与镇痛剂在 ICU 中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在清醒的状态下,患者无法忍受气管插管带来的疼痛感或异物感,其情绪往往比较烦躁,此时可以按照医嘱,给予镇静剂静脉持续微泵推注。

有效的镇痛镇静能够使患者与通气机之间更加协调,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镇静镇痛效果进行调整,对镇静患者病情加强观察,随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调整呼吸机参数。

4、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 ICU 中,医护人员是患者最大的依靠,护士可通过自信的工作状态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获取患者的信任。

行机械通气患者初醒后往往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及语言交流障碍。护士应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如为病人准备卡片、写字板 ,或手势交流以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

在使用约束带的时候,面对清醒的患者,要向其讲清原因及目的,获取患者的配合,避免本来就已经有身体不适的患者在情绪上更加恐惧和绝望。

护士可将家属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耐受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5、强化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的重要工作,因此护士不能流于形式,需要认真交接班,核对插管刻度,定时检测套囊压,更要在工作中多注意、多总结护理经验。

根据患者病情,护士应及时为医生提供拔管的动态信息,符合拔管条件者及早拔管。

此外,由于 ICU 患者通常病情较重,而且比较复杂,所以 ICU 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医学知识的储备,对于不熟悉的病种,要有针对性的翻阅相关资料,多陪伴患者,做好预见性护理。

6、护士长合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护士长需实行弹性排班,在躁动病人较多的高危时期增加护理人力,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应使护理人员技术结构合理搭配,技术互补,加强中午、晚上等重点环节管理,做好信息有效传递,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气管插管是保证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所以非计划性拔管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较多,经常对这些原因综合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最大限度的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