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为什么要直观心性?

好,那么怎么找出原点,怎么安住再产生调伏呢?

我们看第二点,天台宗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法门,最能够代表天台教观的——观心法门。我们看这个“观心法门”的内涵。
净界法师:为什么要直观心性?

《法华玄义》云:“心即实相,初观为因,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

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在整个别教的思想当中,它的所观境是观法,他把三谛的法观了以后,用这个法来对治妄想。但是圆教认为这个思想是不好的,空假中三观它的意思就是,你要直观你一念心性,先把妄想拨开来,看到你一念心性的本质,然后再去修法,所以它直观一念心性。
​那么为什么要直观心性?他就解释它的道理。智者大师解释,因为“心即实相”。中道的实相,你不必再去找一个法把它套上心性,你的心性本来就是中道实相。既然你的心性本来就是实相,它就是三谛理,那你应该怎么办呢?“初观为因,观成为果”。你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就是念念地随顺,你这个因地就已经成就了,一开始叫作随顺真如,等到你观成以后叫作显现真如,你真如的功德就全部显现出来。所以若因若果,不离一心。就是说,你因地观的是一念心,果地它的功德也是一念心显现。所以你整个修行的平台,因果是相符合的,因地心、果地觉是相符的。以观一念心性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

观心的好处就是恶觉不起。诸位!妄想它敢活动,它只能在你迷惑颠倒的时候活动,在你仁者心动、向外攀缘的时候它才敢活动。所有的烦恼一定在黑暗中活动,没有一个烦恼敢在光明中活动,没有妄想敢在光明中活动。所以,妄想之所以对你产生影响,就是你自己起颠倒了——心随妄转。我觉得一个妄想烦恼会伤害你,你自己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因为你自己要跟它走嘛。所以你一旦觉悟以后——不迷、不取、不动。

诸位!妄想是虚妄的,它是你人生经验的一种虚妄的想象,所有的妄想都是过去式。欸,事情过了,你的内心怎么没有过呢?因为你自己打妄想,又捏造一个东西出来,因为你不想让这个事情过去,你想透过回忆去找到过去的感觉。所以,所有的妄想都是过去式,本来是觅之了不可得。但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让它过去,所以我们希望它在心中留下回忆,就创造一个妄想来保存这个感受,这叫妄想。

也就是说,妄想本来就没有的,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既然它是你捏造出来的,是一个虚妄的本质,那只有一种情况对你有效,就是你起颠倒了。你起颠倒了,它才能够伤害你;你一旦打开眼睛,生起觉照,它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你只要不随妄转,它自己就消失掉了。所以“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或者是一相或者多相的妄想,都能够自动地转化——“是名观心。”


所以,它这个观心就是唤醒你的本性,就是禅宗一句话——主人翁,你要醒一醒,你不能再睡觉了!你一天到晚让这个妄想的贼跑来跑去的,你这个主人老在里面睡觉不行呀。主人一醒,所有的贼就不敢进来了。

在《圆觉经》里面讲一个四句偈,就是说,怎么观心就能够恶觉不起呢?它说“知妄即离,离妄即觉,觉而不动,并无次第”。按照圆教的思想,离开妄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知”。你知道它是妄想,就表示你这个人是在清醒状态,这个妄想就离开你了——“知妄即离”;离开妄想,你的觉性,清净的觉性就显现了——“知妄即离,离妄即觉” 。觉性一生起的时候,你的心就如如不动,这个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前后次第,当下一念具足。

当然,这个指的是比较轻微的妄想;如果重的妄想,我们也不妨对治。但是即便对治,也是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一念心性去对治。它的意思就是说,一般的妄想其实不需要对治,你只要保持觉照,不迷、不取、不动,它自己就消失掉了,这个是最高明的处理妄想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师说的两句话——“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保持觉照,你看它生、看它灭,它就走了;但是你要跟它攀缘,那事情就没完没了,那这个妄想就变成烦恼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