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我對華爲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爲分錢實操


導讀: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公司發展到今天,他自己沒做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華為在分錢的問題上他沒有犯大的錯誤。”

這一方面說明任總非常謙遜,另一方面也說明,對企業而言,如何分錢確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會分錢的任正非

看看華為和傳統薪酬模式的不同:

傳統薪酬模式最的的特點和缺點是:

1、彈性小。固定工資部分比重大,實際浮動率不到小。

2、無法衡量。不能量化員工的工作結果與價值貢獻,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匹配。

3、激勵價值低。由於彈性小,可量化少,激勵性必然不足,無法挖掘員工的創造力與潛能,人效浪費。

4、工資的本質為企業的固定成本。企業一旦承諾,薪酬就變成“債務”,無論企業經營成果如何,員工貢獻大小,每月必須兌現。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傳統薪酬弊端

激勵性薪酬設計必須符合現代薪酬的四大定律:

  • 三七定律:薪酬解決70%的員工工作動力問題,30%靠文化情感使命驅動;
  • 波動定律:薪酬波動彈性越小,向上增長的幅度和頻次同樣越小,反之亦然;
  • 量化定律:薪酬是一定數量,如果將工作進行量化管理,分配才會科學;
  • 交易定律:勞資雙方基於市場價值與價格匹配組織交易,更2顯公司互利共贏;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華為分錢的原點、原理與原則

1.激勵的基本動因:原點=動機—動力—動作

首先,激勵最基本的動因是什麼?即動機—動力—動作。

任正非:讓基層員工有飢餓感,中層員工有危機感,高層員工有使命感”的原則,才可能會激發這3個層次員工最底層的動機。

2.激勵的基本內容:分錢=分權+分利+分名

中國人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華為的分錢,它具體表現為:分權、分利和分名。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分權。

華為分權激勵機制表現最徹底的就是華為的輪值CEO制度。

分利。

華為的做法非常多元化:包括寬帶薪酬、獎金、小溼股、合夥人。

分名。

各種基於榮譽的或者名譽的激勵,包括藍血十傑、明日之星或者各種首席專家的頭銜等。

3.激勵的基本導向:從外在的激勵到內在的自我激勵

激勵本身只是手段或工具,它並不是目的。激勵的核心是要導向員工實現自我激勵,產生高績效的行為,能夠做到無需揚鞭自奮進。

企業如何如何激勵員工而且不增加成本?

權益之計:

  1. 年終獎或年薪分兩次發,年前一次,年後一次。
  2. 高年薪者部分收入延遲一、二年發。
  3. 春節返崗的給予重獎。
  4. 簽訂各種合同,類如培訓合同,約定更長的服務週期。

長久之計

  1. 實施長效激勵計劃,類如合夥人模式,在員工拿到上年分紅之前,已經鋪排好明年的合夥人計劃。
  2. 實施三至五年的年薪制,給員工可以明確預期的未來。
  3. 訂立主動加薪計劃,類如KSF、PPV,讓員工為自己加薪、擁有更多加薪機會。(下面詳細介紹這兩種模式)
  4. 在組織上做矩陣式組織、細胞式組織,在文化上推行積分式管理等,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華為薪酬等級表

當一個企業導入積分式,可以有以下玩法:

  1. 設定積分標準,讓各個部門做積分PK,並獎勵積分排名前三的部門和員工,有PK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
  2. 給表現優秀的員工獎勵獎券,獎券可以在快樂大會上抽獎,獎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員工會為了得到更多獎券而努力。如此一來,員工的戰鬥力就出來了。

馬雲:80%的工資發給20%的人,錢能解決70%的事情

玩轉積分模式:積分的核心價值: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設計步驟(適合二線崗位管理層)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

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

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

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某公司車間長的薪酬模式: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這種薪酬方案設計最為核心點就是利益平衡點設計:

平衡點是KSF重要的支點,這個支點的一頭是企業的利益,另一頭是員工的利益,而支點的核心兩個面是:產值+價值!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沒有績效考核的管理=沒有管理

1、盈虧平衡點。

也稱“保本點”,對於剛創辦的企業、處於虧損期的企業比較有用。

2、歷史均值。

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參照期均值等。對於快速發展的企業,可能並不會參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個週期的均值,即參照期均值。

3、共識點。

即企業與員工達成共識的支點。常用於歷史數據不完整、不準確的情形,也適用於以前沒有要求、不需要數據支持、依靠經驗或感覺來判斷的情況。例如,培訓課時數、工作制度每月完成個數、小微企業員工流失人數等。

4、保守預算。

由於可參考數據不全或新業務存在不可對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進行推測、預算。同時很多企業喜歡做大預算、做高目標(樂觀預算)。不同的是,保守預算強調正常情況下的可實現性,排除一些可能性與單純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開一個項目,預計可做到銷售額1000萬,但這可能是樂觀估計,管理層可能更願意接受800萬的銷售目標。

5、同期可比值。

通常是對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觀對照,令平衡點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任正非:我對華為的貢獻就是分對錢,分好錢!附:華為分錢實操

結束語:

分配模式的方法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羅列,希望所分享的幾種模式對大家所啟發。

企業不做績效管理,等於沒有管理,政府也一樣,中小企業主們,你還在用固定工資嗎?你的企業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怎樣的?歡迎私信和劉老師交流。


私信小編“激勵”兩個字,免費發送100分鐘員工激勵視頻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