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 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他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得出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的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其中《订鬼》已是中学课文。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王充从太学回乡后,曾教过书,以后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小官,于八八年罢官归家。其友谢夷吾向汉章帝举荐王充,认为王充之才可与孟轲、扬雄、司马迁媲美。汉章帝派公车征召王充,他却因病不能成行。此后,王充在家中闭门著书,连亲戚邻里的红白喜事也不去。他在家中的门窗墙壁上各置写作用的刀笔,以备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王充以数十年的积累和努力,完成了古代哲学史上的巨著《论衡》八十五篇(今缺《招致》一篇),共二十余万字。这是一部无神论著作,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作了尖锐的批判。他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而天、地也是由“气”而生,并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灾异,也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他认为“人之死,犹火之灭也”,并没有所谓“灵魂”存在。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王充传

生平著述有《讥俗》、《政务》、《养性》、《论衡》。其中《讥俗》、《政务》、《养性》现已失传了。此外,《论衡》还涉及文学领域,主张文学要写真实,反对虚枉。 对于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孟子,王充也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写了《问孔》和《刺孟》,指出孔子、孟子某些自相矛盾的论点。王充享年七十余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