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孔融让梨

一个小时能让梨的孩子,他还是孔子的后代。最终死于文字狱,罪名却是不忠不孝不义。”他对他的徒弟说:“我大圣(不是孙悟空是孔仲尼)之后,而见灭于宋(不是宋朝而是宋国),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劉)?”这是对大汉皇位心动啊?曹操都行动了。又与孙权使者谤讪朝廷。他身为九卿,上朝不戴朝冠。孔融对祢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当时就把祢衡震惊了,祢衡喊他仲尼(在世),他叫祢衡颜回(重生),看把他俩激动的。祢衡因狂而死,杨修因能而死,孔融因傲而死,都是死在一个嘴上。管住嘴,迈开腿,能减肥,能健康,能安全,能乐业。可以说“父母无恩论”是孔文举被曹操弃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百变星君》

然此论虽出于孔融,却源自王充。王充《论衡》载“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及至后来胡适、鲁迅多支持此论。周星驰在《百变星君》的“生我是副作用,你还不是享受那些制造过程?”台词,也几乎沿袭了孔融的观点。

诚然制造过程是愉悦的,但结果却是痛苦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岂止是养,生也痛苦啊!母亲十月怀胎,生子,尤其是古代生子,母亲承受多大的伤痛。更有甚者多少母亲难产而死。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过生日的时候最应该感谢母亲,这才是真正的母亲节。家人全部照顾,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养大成人,教育成才,各种艰辛花费,用“孩奴”不足以形容其苦。

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宝妈与宝宝

尤其是婴儿,日夜细心呵护,父母常夜不能寐,哄抱洗换,无微不至,不敢丝毫疏忽,是以婴儿成幼儿,幼儿成少年,直至弱冠婚娶。婴儿到婚娶,这个过程充满了太多的艰辛。更有贫苦人士,为孩子献出一切,乃至生命。敢问何以无恩?生是十月之痛,而养却是廿年之劳,甚或更长矣。这难道不是对孩子的恩情,没有父母没有孩子,孩子也只有在父母的照顾和教育下才能活着以及更好地活着。孔融等人只知之乐不谈其苦,偏颇至甚矣。历代皇帝颇重孝道,诚然有安定天下的私心。然而父母至亲,尚不能孝,此人又能施恩于谁呢?若父母无恩,然则何有恩也?天下安定,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儿孙孝顺,父母方可颐养天年。汉朝自惠帝以来,帝号前皆冠以孝,史称汉孝惠帝,历代王朝多有沿袭。

《红楼梦.好了歌》有言“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那些说父母无恩的,除非父母特别对他(她)不好,不孝顺父母,不值得交往的。个别歪论说,人间诸情,均是交易。纵使交易,只要互利互惠双赢同福,交易又如何呢?当然,说成交易不免对人间各种情感是一种亵渎。然而,人间的情感都是相互的,单方面的情感是很会出问题的——简言之“

爱是相互的”。养儿为防老也许是功利些,但养儿人人都养,可能真正起到防老的真不多见。

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弟子规》

福垊曾说过,其实孩子孝顺与否,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的教育。好的教育不能让孩子飞黄腾达,更能家庭和睦,孝顺老人。然而不好的教育却是让孩子走向毁灭,家庭走向破裂的。爱是相互的,单方面的爱,绝对无私的爱,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纵然有那也只是悲剧,而且悲剧到来只是时间问题。最无私的爱无过于,孩子的有求必应,自己喜欢的人的有求必应,但我们对他们言听计从,最终他们的会把我们变成爱的奴隶,无论什么情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只要是单方面的都会因为溺爱(惯)而变坏的,这是自作自受。人活者,本来就很累很苦,在炽热地爱别人同时也要好好地爱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原则,这样对谁都是好的。

从孔融之死驳孔融谬论

还来说孩子。我们都见过或听过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溺爱的孩子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不求孩子得到孩子丝毫的爱,于是孩子就变成了只会索取爱的人,大了进了监牢,并且你的最爱却深深地害了孩子害了你自己害了家庭。爱是相互的,从小让孩子知道感恩,知道爱是相互的,父母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严格教育孩子,这样对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对自己以及家庭都有美好的未来。孩子也自然会在你的悉心教养下,好好孝顺你。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是不会爱别人的。我们人人都先自爱,再去爱别人,相互的爱不是交易,而是幸福的本源,让相互的爱产生更多的感动,那才真诚的快乐幸福长寿的本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