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受點兒苦和累,孩子怎麼成長?

一鄰居家的孩子叫嬌嬌,紅撲撲的臉蛋很討人喜歡,在家裡也確實是嬌生慣養,常常是媽媽抱了爸爸抱,爸爸抱了奶奶再親會兒。可另一個鄰居家同齡的壯壯都會走路了,嬌嬌還不願意獨自站立呢!嬌嬌的媽媽產生了疑問:我家的嬌嬌怎麼還不會走路呢?真是急死人了!

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住在幼兒園對面的琪琪,過馬路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委屈的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跟送的爸爸和奶奶心疼的不得了,奶奶立即上前把她抱起來,一邊給孩子揉腿一邊深深的自責:都怪奶奶沒抱你。爸爸則使勁地跺著地幫琪琪出氣。

走進幼兒園,我接到了鼕鼕媽媽的電話:老師,今天鼕鼕不愛上幼兒園了,就讓他在家再休息一天吧!許多的新生家長這樣對老師說:我們家的寶貝怕上火,您儘量多照看我家寶貝。

不讓孩子受點兒苦和累,孩子怎麼成長?

這些畫面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不少父母認為這是在愛孩子。讓孩子生活的舒適、幸福是天經地義的事,孰不知這樣溺愛孩子是害了孩子。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是否應該思考一下,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著一些問題?家長最為孩子的首任教師,在幼兒期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期,因此,有意識的讓幼兒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正是愛孩子的表現。所以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品嚐一點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並學會從挫折中接受教育,從小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應付困難的勇氣,使孩子具有應付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專家所講:正確對待孩子的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