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服务小微12年:贷款超6000亿 不良率0.9%

在31日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商银行副行长吴建伟表示,近年来,浙商银行坚守小微金融专业化经营,通过金融科技破解融资难,流程再造降成本,主动对接新兴产业,探索出一条小微金融服务的“内在自驱动”发展新模式。

据介绍,自2006年设立首家小企业专营机构,浙商银行小微贷款已稳步增长了12年,累计授信客户超18万户,贷款超6000亿元,帮助200多万人实现了创业就业。

截至今年3月末,浙商银行小微贷款余额超过1900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超过1200亿元,所占比重居全国性银行第一,小微贷款不良率仅0.9%。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2017年推出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仅有五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符合第二档标准,浙商银行位列其中。 

“服务小微企业,一直是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焦点”吴建伟表认为,其中的拦路虎是信息不对称。为此,浙商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金融科技,打造出“点易贷”产品。客户手机上在线申请贷款,后台自动解析征信记录,结合经营流水、物流单证等建模研判,可快速实现贷款审批。

浙商银行还依托GPS定位、身份联网核查、动态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流程再造,推出小微金融服务流程2.0。小微客户经理通过“融查通”移动设备,可现场完成“一站式”受理、调查等工作,审批后,线上完成借款合同签订和提还款业务,大大简化了贷款审批步骤。

在守住风险的基础上,浙商银行推广期转、连续贷等业务,支持企业无本续贷、无风周转,节约转贷、过桥资金等融资成本。

此外,浙商银行还免除普惠金融客户收费项目103个,优惠项目51个。近三年累计减费让利超过16亿元。

“只有将金融活水导入新兴产业,未来小微金融服务才能越做越好。”吴建伟认为,为此,浙商银行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积极与新兴行业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合作;同时,率先探索人才要素与金融要素结合,打造“人才银行”,助力双创企业。

今年以来,浙商银行向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八大新兴产业,新增贷款42亿元;向“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高端人才发放“双创”菁英贷近2亿元。截至目前,支持的小微企业中,已有1家在主板上市,1家进入IPO阶段,4家挂牌新三板,11家成为重点上市培育企业。

多年的专业化经营,浙商银行形成了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独特基因”,该行要求每设立一个专营机构,必须配备5名客户经理加1名风险经理的“5+1”专营团队,通过团队作战实现产业集群开发,收益和风险控制水平双提高,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在服务小微企业,落实精准扶贫的同时,浙商银行还连续十二年开展“浙商银行彩虹计划”,累计募款2000万元,帮扶贫困学子近2万名,“2018年,浙商银行还将新资助学子至少1000名”吴建伟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