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並非拉盤神器,技術才是

近日,全球的炒幣族都在關心著一件事,那就是美國證監會SEC到底會不會通過BCE ETF。從Google指數來看,BCE ETF全球搜索熱度升至去年年底以來最高,一時間,關於BCE ETF的言論甚囂塵上。

那麼,BCE ETF到底是什麼呢?

簡單來講就是用BCE作為手段的ETF。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s的縮寫,中文名叫做“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開放式基金。它主要有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商品型ETF、貨幣型ETF等類型。

BCE ETF就是將BCE證券化,成為一種可以在交易所中開放購買的基金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將可避免在幣市購買、儲存BCE的麻煩,為想投資BCE的機構投資人開闢一個全新的入場渠道。

ETF並非拉盤神器,技術才是

而現實真的像投資者想象的那麼美好嗎?

普通投資者期待簡化的交易模式以及更低的進場門檻能夠帶來更多的投資者入場,上萬億的入場資金資金讓BCE價格再度起飛。

其實BCE ETF已經經歷了數次申請,但是一直以來SEC比較守舊,對於新類型資產的引入向來比較謹慎,況且BCE的價格波動較大,同時易發生市場風險,SEC難以獲取利益同時還要擔負風險,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怕是難有人真正樂意去做。

那為什麼BCE支持者依然對概率如此之小的BCE ETF這樣瘋狂呢?其背後的原因莫過於一條大陽線。

深層次來說,無論BCE ETF能否被審核通過,對於某些人來說,當前應聲上漲的價格,已經達到了目的。一場營銷熱度牌,打的可謂是頭頭是道。

相對於BCE對於營銷熱度的不斷追捧,BCH則顯得理性許多,所謂迷信ETF,不如專注技術。

那麼,數字貨幣真的需要ETF?

首先,基金交易所威脅區塊鏈去中心化體系。多數投資者對於數字貨幣的共識源自於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的加持,而將BCE作為數字基金上線基金交易所,買賣將與區塊鏈隔絕,投資者購買的BCE將僅僅是一個交易所的信用憑證,真正的資產控制權將為交易所所有,這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理念,是一種悖逆。

其次,支付才是數字貨幣的最根本的屬性。ETF的通過,必然能帶來大批投資者入場,但是卻將BCE以基金定位,從而失去了最根本的支付屬性,數字貨幣也隨之名存實亡,成為了數字基金。這與中本聰對比特幣替代法幣的理念大相徑庭。

作為中本聰願景的堅定支持者,BCH選擇了大區塊路線,並在5月份將區塊上限擴容至32MB,保證了大規模交易時的通暢性以及低成本,同時也在不斷的探索“零確認”交易,保證了使用BCH支付的良好體驗。相對於ETF,BCH所做的一切更加符合一個數字貨幣應該有的一切。

BCH紮根於技術,近來可以說是利好不斷,特別是近日BCH代幣化方案接二連三的推出,除卻Group方案和Tokeda方案,最引人關注的則是國內社區推出的蟲洞Wormhole,它是BCH社區首個較為成熟的智能合約實行方案,是基於OmniLayer協議實現的,利用OP_RETURN存儲交易元數據的方案,不用更改BCH共識即可實現發行代幣的功能。代幣化方案的不斷推出,體現了BCH對於技術的不斷追求。

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永遠不需要某一箇中心化機構的認可,倘若SEC對BCE ETF審核通過,必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拉昇幣價,提振市場,但是長期來看,對於數字貨幣的發展未必是一個好現象。畢竟,只有像BCH這樣紮根技術,提升使用體驗,把握自身貨幣定位,才能真正取得多數人的共識,成為真正的數字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