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靜是內功第一步!教你2種入靜的方法!4種入靜後的感覺!

靜功,道家稱為服氣、吐納。通過靜坐,讓自己的思想安靜下來,道謂“存思”。 《道德經》:“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嬰兒者,無思無慮,餓者食,渴者飲,完全是種自然的狀態之中。“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入靜是內功第一步!教你2種入靜的方法!4種入靜後的感覺!

入靜的方法

有呼吸法、意守法、體感法和口訣法等。

呼吸法

又稱隨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隨呼吸上下出入,以達到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呼吸入靜法是一個方便法門。 呼吸入靜可以只注意吸氣,而呼氣不著意隨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氣,不注意吸氣,或隨呼吸上下出入。 在全身經絡已經暢通的情況下,可以著意於皮膚上,用皮膚的毛細孔吸進天地宇宙間的清靈之氣,呼出全身的病氣,濁氣,用這種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時間,然後放鬆,什麼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頭腦空白和身體鬆弛舒適的狀態,一旦雜念上來,再用皮膚呼吸法排出雜念,這樣一念代萬念,就能逐步進入入靜的深層次。

入靜是內功第一步!教你2種入靜的方法!4種入靜後的感覺!

意守法

這是最常用的入靜法。

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會陰、命門、湧泉。優點是容易聚氣,得氣較快,但缺點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謂火候就是指神意於穴位的輕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輕輕著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氣時放開,或者吸氣時放開。千萬不可死死守住,否則就會出現陽氣上亢、氣滯的現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適,特別是頭昏腦脹。 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為普遍(肚臍下5cm),因為下丹田為真氣生髮之海,一般練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觀想。

入靜是內功第一步!教你2種入靜的方法!4種入靜後的感覺!

入靜也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世人都有凡塵雜念。內心裡的灰塵,必須運用慧劍斬心。靜坐有利於調整人的心態和情緒。一個心煩氣躁的人、內心有雜念的人、五心不定的人,是很難去做好靜坐的修煉的。

入靜的感覺

神志:練功處於似睡非睡的狀態,思維處於停止狀態,感覺到自身消失,與天合一,就是入靜的較高階段了。

呼吸:呼吸較平常更細、勻、深、緩。有時會出現胎息,即肚臍呼吸、皮膚呼吸現象。皮膚吸氣時有涼感,呼氣時有熱感。任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其結果。

入靜是內功第一步!教你2種入靜的方法!4種入靜後的感覺!

體感:真正進入入靜狀態,能感覺到全身周圍會是一個氣場,真氣與天地之氣渾然一體,此刻即進入了入靜之門。隨著練習的時間久了,練功者會感覺到身體丹田部位真氣跳動、滾動、流動,身體發熱,發光。或者感到身輕如雲。

意識:出現各種景象。如見神靈,如聞蟲鳴、鳥叫,異香撲鼻,佳人如畫,山川美景、亭臺樓閣,歷歷在目。這些都稱之為幻景;練功者必須穩住心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保持心境不起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