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李颀,唐朝诗人,与圈内大V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往来甚密,“一时名辈,莫不重之”。李颀擅边塞诗、音乐诗、送别诗,尤以边塞诗成就最大,诗名颇高。然而,在浩瀚的史书资料里,对于其生平、历程的记载却甚是寥寥。

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对其较为详细的记载出自《唐才子传》,然也仅百余字。里面有对他的生平进行描述:李颀,东川人。而这东川,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四川绵阳三台,有人认为是河北。

而其生平履历看来也是平平:少时家本富有,任侠,结交轻薄子弟,倾财破产,继而苦读十年,于开元二十三年考中进士,任新乡县尉。这是他仕途的起点,也是终点,才子传中记载其“性疏简,厌薄世务”,大概正由于此,李颀任职多年,终未得升迁,晚年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李颀人生经历虽是平平,但大概也可算是古代读书人羡慕的状态:有过贫有过富,既有出世也有入世,虽官位“只到黄绶”,但也有其伟材,并有诗歌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种圆满。

在诗歌方面,才子传评其“工诗,发调既清,修词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评价颇高。而读书灯下与之“结识”,则源于他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送别诗:《别陈章甫》。诗前四句甚是喜爱: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未做离别哀语,反而气氛轻快、旷达,在离别诗中独具一格。李颀送别诗以擅长描述人物著称,这首诗即为一首代表作,如有兴趣,可找全诗来鉴赏一下子。

再看一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离愁别绪,情深意长,字里行间,谁人不能体会离别的个中滋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作客途中的忧愁与寂寞自此而出。不过,诗人并未沉浸在这样的忧愁之中,并劝诫友人也无需耽于眼前的离别与到时的行乐,而应抓住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古从军行》甚是闻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他诗名颇高,与王维高适等人过从甚密,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

《古从军行》作为其边塞诗的代表作,奔放豪迈,慷慨悲凉,借古讽今,以汉事寓唐事:年年征战,牺牲的战士们尸骨埋在关外,换取的结果,却是塞外的葡萄从西域进入汉家。苦寒与悲凉之感顿生。

此外,其描写音乐的诗歌也极其生动,丰富了古代诗歌的艺术宝库,并对韩愈、李贺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李颀是位“有高才而无高位”的诗人,诗才是被低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