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里的历史故事

众所周知,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又称作【望柱】。华表上石犼(读hǒu,中国神话传说中北方食人之兽,外形跟狗差不多,您脑补一下吧)蹲立,下面横插云板,柱身雕刻云龙,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大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是少有的精美艺术品。

华表里的历史故事

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两万公斤。

1983年版《辞源》对华表的解释是:华表,古代用于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同时还有装饰门庭的作用。

从、摆放的位置来看,天安门前的这对华表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朝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成天呆在宫内吃喝玩乐,希望他经常出去看望他的臣民,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来处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归”。

华表里的历史故事

可见华表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