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黄帝内经》

祝由又称,祝由术、天医、祝由科、中医十三科、咒禁科、祝由十三科、书禁科、等,祝由术在古代,又被称为巫术,是借助中草药,符,咒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其产生于《黄帝内经》之前,是我国最早的的医疗方法之一。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祝由术的起源与发展

祝由术的起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上古,最早的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篇,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中,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由此可见祝由之术,由来已经,在《黄帝内经》出现之前,已存于民间。在医学界中有一个理论“巫医同源”,而祝由之术,便是上古时期的医疗之术,可以说,巫术有之始,便有了祝由术,当然有巫之说法,祝由术也不仅仅可以救人,也可以做到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祝由术一开始只在民间流传,经历了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漫长发展,在原本《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魏晋时期,由于道教的兴起,使得祝由术有了一定的宗教背景。在隋代开始,祝由术便开始进入了官方医学的范畴,被当时的统治者所认可,琥式列为国家医学的专业科目之一“禁咒科”。到明代甚至设置了祝由十三科。直到清代,太医院废止了祝由科,但此时祝由术已进入了民间医术中,在民国年间,仍有上海锦章书局出版的《黄帝医学祝由十三科》一书,记载符咒疗法。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祝由十三科

祝由十三科,乃是到明代才设立的,分别指大方脉科,主要治疗伤害咳嗽等一切内疾。诸风科,主要治疗麻木,中风等病症。胎产科,主要治疗产前产后等妇科病症。其余还有眼目科,小儿科,口齿科,痘疹科,伤折科,耳鼻科,疮肿科,金簇科,书禁科,砭针科等,坐其科目名称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祝由十三科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疾病治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书禁科,此科主要治疗的是镇邪驱鬼,由此也可看出,祝由术,还是有一定的巫术之理在其中的。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祝由术的用法

祝由术的使用手法主要分为三种,禁,咒,符。

禁 法,是以咒语产生的能量,使其抑制病症,因其为禁法,其所留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多,据说使用禁法,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符图,在古代,古人认为,通过特定的图形,能够沟通神明的力量,因此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古人常以特定的图案,乞求神明的护持,治疗疾病,减轻疼痛。符图主要以象形文字,患病部位的图形,“鬼字”以及一些如圈状,点等构成。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咒法,祝者咒也,在古汉字中,咒是心口和心口相对,有着与鬼神交流的之意,是最神秘的方式。在现代医学上的理解,咒法主要是因为念咒者用咒法增强患者信心,引导患者内心的潜意识,达到催眠,引导患身体自我修复系统。

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疗术,民间还在广为流传,也许你接触过

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整理,及民间传说,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轻信。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