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書記能爲百姓做實事,也能幹事」——記向塘鎮劍霞村黨總支書記劉偉平

盛夏時節,走進南昌縣向塘鎮劍霞村,一排排白牆灰瓦、具有濃郁江南特色的小樓房整齊排列,古香古色的牌樓和亭閣立在青草碧水間,昔日破敗的村莊,如今蛻變成一處美麗的宜居之地。這些變化都與劍霞村黨總支書記劉偉平息息相關。

劉偉平是土生土長的劍霞人。2012年2月15日,劉偉平回到農村老家挑起黨總支書記這個擔子。“人這一輩子很漫長又很短暫,一定要為自己留下點什麼。做事不求轟轟烈烈,但求造福子孫。趁自己還能做點事情,多為群眾乾點實事。”劉偉平說。

一心為民辦實事

為改變劍霞村原先“髒亂差”的面貌,劉偉平率領全村黨員幹部,跑政策拉贊助,為村裡爭取了近億元資金,重建了劍霞小學和村衛生所,新建了便民服務中心、汙水處理廠等,進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6年前,劍霞小學的校舍還是危房,苦於資金不足,重建校舍一度擱淺。劉偉平寫材料、遞報告、跑相關部門,花了4個月時間,辦理了重建手續,也得到了上級的政策扶持。學校危房改造工程在2012年9月得以動工,並於2013年6月交付使用。劍霞小學現任校長萬強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現在學校教學設施很全,在全鎮稱得上是一流。”如今的劍霞小學,已被評為市級文明小學。

敢於擔當破難題

“這個書記會為百姓做事,也能幹事。”劍霞村的百姓這樣評價劉偉平。

2013年,劍霞村200餘戶村民因為自行購買的水稻種子出現問題,導致大面積減產,上百村民要去市政府上訪。劉偉平主動擔當,找到當事人,並鄭重承諾:“這件事不用去上訪,直接找我。”通過他的協調,最終成功將矛盾化解於萌芽狀態。2017年,全市“江南民居”新戶型建設項目在劍霞村試點,在沒有增加縣、鎮任何財力、人力負擔的前提下,劍霞村拆除房屋4000餘平方米,歷時6個月,建設“江南民居”新戶型50棟,為劍霞村打造旅遊鄉村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創新思路謀發展

“不僅自己富,還要帶領村民致富。”這是劉偉平的富民箴言。

在南昌縣周邊,向塘鎮梨瓜名氣很大,劉偉平抓住村裡這個優勢,申請註冊了“向塘”瓜果蔬菜商標。村裡種的梨瓜因此直接進入超市,銷售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見此情況後,劍霞村村民劉春如家裡原有4畝5分地,夫妻倆又租了7畝地,開始搞果蔬種植,上半年種水稻,下半年種瓜果蔬菜,當年就有六七萬元收入,去年還在縣城按揭買了套房子。

在劉偉平的推動下,劍霞村又成立了3家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作社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統一把村民種植的瓜果蔬菜收集起來包裝加工後賣給超市,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3家公司解決了劍霞村剩餘勞動力600多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9800餘元提高到現在的17000餘元,村集體經濟也日益壯大。

劉偉平擔任劍霞村黨總支書記以來,劍霞村先後獲得“南昌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南昌市黨的建設先進單位”“南昌市生態村”“南昌市文明村”“江西省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稱號。(南昌日報記者 張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