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王朝的最後一棵頂樑柱,最終完成收復國土的壯舉

他是晚清王朝的最後一棵頂樑柱,最終完成收復國土的壯舉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生於清朝嘉慶十七年,湖南湘陰人,與曾國藩並稱曾左,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六歲時就能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道光七年,十六歲的左宗棠參加長沙府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道光九年,十八歲的左宗棠的開始研讀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在當時人們認為的非主流的書籍,這些學問在當時是不被正統所接受和認可的。正是這些不正統的學問,為日後左宗棠南征北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後來,左宗棠三次參加會試,均為考取功名。左宗棠也迷茫過,但他沒有因此沉淪墮落,他思考一段時間後想通了,既然讀書不行,就另尋報國途徑。

在左宗棠二十多歲的時候,轉機來了。左宗棠的老鄉陶澍回鄉省親,路過縣公館後看到左宗棠寫的一副對聯,大為驚歎。提出要見見左宗棠,於是,這兩為相差近三十歲的老鄉,徹夜長談,討論國家大事,兩人相見恨晚,成了往年之交。左宗棠非常仰慕陶澍的膽識才學,順勢拜其為師,左宗棠從此開始接觸軍國大事,演習經世致用之學,開始瞭解到外國的堅船利炮。

他是晚清王朝的最後一棵頂樑柱,最終完成收復國土的壯舉

左宗棠的名聲慢慢傳到林則徐那裡,恰巧,林則徐路過長沙,左宗棠前往拜見。林則徐看到左宗棠眼前一亮,一番交談之後,左宗棠將時事分析的石粉透徹,有理有據。林則徐覺得他的接班人找到了。便將自己在新疆經營多年,得到的新疆風土人情的資料和測繪的新疆地圖,一併交給了左宗棠,對左宗棠說:“我老了,空有一顆抗俄之心,但沒有取得多大成果,我把我的心血託付於你,你以後能用到。”並寫了那副著名的對聯送給左宗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左宗棠暗下決心,一定不會辜負林公的重託。

回到福建後,林則徐一再上奏朝廷,推薦左宗棠。林則徐的極力推薦,加上還有陶澍、胡林翼、郭嵩燾等人的推薦,朝廷非常重視左宗棠。

他是晚清王朝的最後一棵頂樑柱,最終完成收復國土的壯舉

哈密瓜

新疆告急,左宗棠實現抱負的機會來了。當時的朝廷重臣李鴻章是海防派,認為新疆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不好防守,可以棄守新疆以保存元氣。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認為,天山兩側糧產豐富,碩果累累,牛羊成群,且出產玉石、煤、鐵等礦產。新疆地理位置更重要,是防守的屏障,新疆失守,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則京師不定,所以要誓死收復新疆。這種戰略眼光在當時十分的超前,收復新疆勢在必行。

他是晚清王朝的最後一棵頂樑柱,最終完成收復國土的壯舉

左宗棠抬棺出征

最終,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強硬主張得到了兩宮皇太后的看定。慈禧太后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為表決心,抬棺出征。經過多年的戰事,左宗棠終於將匪首阿古柏的叛軍消滅,收復了當時清政府六分之一的國土,新疆的收復,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階級肯定了左宗棠的功績,對其大加讚賞。新疆地區人民生活安定,對左宗棠非常的敬仰。新疆的收復,大大振奮了人心,鼓舞了士氣,為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