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虜明朝皇帝的瓦剌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

電視劇時尚達人


先說瓦剌怎麼來的。

1367年10月,朱元璋北伐中原。第二年,大軍逼近通州,元順帝望風北遁。此後,在明軍的打擊下,加之元內部紛爭,蒙古逐漸分為韃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

三部的大致位置如下:韃靼分佈於大漠南北,瓦刺駐牧於葉尼塞河上游以西至額爾齊斯河之間的阿爾泰山一帶,兀良哈居於大興安嶺以東、黑龍江以南、薊遼邊外地方。


三部中的韃靼是元朝皇帝嫡裔所在地。兀良哈是成吉思汗之弟的後裔、故元遼王等的領地。瓦刺(原稱斡亦剌)是蒙古高原及其北部諸部之一,後屈服於成吉思汗,屬元嶺北行省。元末明初,該部從葉尼塞河上游森林地區擴展到阿爾泰山附近草原地帶,人數四萬餘人,後被漢文史籍稱為瓦剌。

明初的瓦剌首領是元臣猛可帖木兒。後來又出來三個強大的封建主: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為抵抗韃靼,明永樂七年(1409年)五月,明政府封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明成祖擊敗韃靼以後,馬哈木開始驕橫起來,扣留明使,威脅明邊,後被明政府征討,被迫貢馬謝罪。永樂十四年(1416年),馬哈木被韃靼權臣阿魯臺打敗後死去,其子脫歡世襲順寧王。此後,脫歡殺死賢義、安樂兩王,控制了瓦剌,到宣德九年(1434年)又襲殺阿魯臺,野心勃勃,不時覬覦塞下。正統四年(1439年),脫歡死去,其子也先繼承其位,瓦剌進入鼎盛時期,野心開始膨脹,四處拓邊。

再說瓦剌進犯明朝。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以明政府侮辱使者,失信婚約為藉口,大舉進犯明朝邊地,接連攻下明朝大同鎮前沿城堡。

消息傳來,明朝大太監王振挾持英宗帶五十萬人親征,百官力柬不果。結果在前線退兵之時,在土木堡被也先軍隊圍困,明軍幾乎全軍覆滅,明英宗被俘,王振被將軍樊忠擊殺,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後,英宗之弟監國,即為後來的景泰皇帝,正統十四年九月,景泰皇帝起用於謙整頓京城防務。十月也先挾持英宗攻打京城失敗,後攻打其他邊塞也均被明軍擊退。景泰元年(1550年),也先釋放英宗回明,兩方恢復朝貢。

瓦剌衰落。

景泰四年(1553年),也先自立為汗,自視極高,狂妄自大的他終究引起部下阿剌知院的反叛,在也先接連毒死他的長子和次子後,景泰五年(1554年),阿剌殺死了也先,瓦剌逐漸衰落。兩年後,韃靼部落孛來又殺死了阿剌知院。

成化年間,瓦剌部又被韃靼部大汗達延汗打擊,侷促於西北一帶,偶爾也朝貢於明政府。此後,瓦剌部先後受到達延汗後人的多次進攻重創。


17世紀初,在漠南蒙古和漠北喀爾喀的排擠下,瓦剌部遷至天山北部,大漠以西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到明末清初,被漢文史籍稱為衛拉特,也成厄魯特或者額魯特。後分土爾扈特、杜爾伯特、準噶爾與和碩特四部。此後,隨著清廷打擊和招撫,整體處於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轄之下了。


史說新傳


自北元滅亡後,漠北蒙古勢力分裂成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瓦剌也稱衛拉特。位於韃靼以西,亦力把裡(今新疆中亞一帶)以北;主要活動在科多河、額爾齊斯河、準噶爾盆地遠及中亞附近。與韃靼不同,瓦剌並非黃金家族後裔,瓦剌雜糅了大量中亞草原民族血統,由於與成吉思汗世代聯姻,才併入蒙古大家庭,所以韃靼一向將瓦剌視作蒙古別部,甚至不把他們蒙古人看待。

明朝初年,當時瓦剌部不服韃靼部,雙方相互征伐。永和九年秋,韃靼殺死明朝使臣郭驥,導致翌年明成祖親率大軍深入蒙古地區征伐韃靼部,於斡難河畔(今鄂嫩河)大敗本雅失裡,旋即又東向擊敗阿魯臺於興安嶺。本雅失裡奔和林,但是當時和林一帶已為瓦剌所有,結果馬哈木殺本雅失裡,並嚮明朝獻出故元傳國璽,此時的瓦剌已經展現出了一些野心,而且當時朱棣便已預感到瓦剌的驕橫,但是依然厚賜了瓦剌使臣。

勢力範圍漸向東移,瓦剌對明朝的態度也漸漸由恭順變為“表詞悖慢”,明國此時也認為“瓦剌驕矣”。於是明朝轉而支持韃靼部阿魯臺,封其為和寧王。永樂十一年,馬哈木擁兵三萬東渡飲馬河。翌年,瓦剌遊騎甚至到達明國邊境興和偵探明國動靜,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為了保持蒙古諸部的分裂現狀,以讓一家獨大,同年三月,明成祖再次親征,深入漠北遠征瓦剌,瓦剌大敗,被明軍斬首數千級,十多個王子被殺。瓦剌殘餘部眾敗走,明軍乘勝追擊,此後瓦剌率軍又戰,明軍再次大敗瓦剌,然後一直追擊瓦剌殘部直到土剌河,生擒數十人。僅有馬哈木太平等脫身遠遁,此戰之後,瓦剌自知無力抵抗明朝大軍,於是在永樂十三年,馬哈木等嚮明朝貢馬謝罪。

明朝撤軍以後,瓦剌內部發生內訌,答裡巴、馬哈木、烏格齊哈什哈相繼死去,額色庫繼承汗位。韃靼趁著瓦剌新敗,結合兀良哈部攻破瓦剌,瓦剌無法抵擋韃靼和兀良哈的攻擊,再次求助於明朝。明成祖為了牽制韃靼,於永樂十六年四月冊封馬哈木之子脫歡襲父爵為順寧王。

之後由於韃靼和明朝的關係再次破裂,明成祖分別於永樂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連續三次親征韃靼。韃靼部損失巨大,脫歡自然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機會。永樂二十一年夏,野心勃勃的脫歡在飲馬河(今克魯倫河)大敗阿魯臺,掠其人口馬駝牛羊殆盡,將韃靼部打的潰散無所。在消滅了東蒙古勢力之後,此時的脫歡越發不甘心屈居人下,他開始騰出手來解決瓦剌內部的權利分配問題。永樂二十二年十月,脫歡起兵征伐土爾扈特部賢義王太平,致使賢義王人馬潰散,甚至有殘部逃到了明朝的甘肅邊境潛住。慢慢的,在宣德年間,脫歡逐漸合併太平、把禿孛羅部眾,吸收和碩特等加入聯盟,自此土爾扈特部再也無力對抗脫歡,脫歡終於掌握了瓦剌的實權。

宣德六年春,脫歡率兵再次大敗韃靼首領阿岱汗和阿魯臺,窮困潦倒的韃靼部甚至遷徙到遼東地區,以避鋒芒。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七月,瓦剌殺阿魯臺,韃靼部眾潰散,阿岱汗逃至陝西、甘肅一帶。由此瓦剌暗地聯絡兀良哈和女真各部,襲擾明國邊境。根據《明實錄》記載,當時明國邊境環境急轉直下,領地在遼東、居庸關一代的兀良哈部居然率兵襲擾明朝邊境直至山西、陝西地區,此時正好與瓦剌襲殺阿魯臺部的時間相吻合,史載“朵顏……竟與虜合,我是以有土木之變”。正如《蒙古黃金史綱》的說法,“所謂衛喇特篡奪蒙古一國之政”,瓦剌勢力終於佔據漠北東部,統一了漠北。

脫歡的兒子也先比其父走的還要遠,他把瓦剌的勢力延伸到東起女真、西至哈密、北達貝加爾湖、南臨長城的廣袤地域。又趁明朝內部出問題的功夫,發起攻勢,在土木堡之變中大敗明軍,俘虜了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

不過,也先在建立了他的父祖也不能企及的功勳後,就走了一步昏招。他打破“唯有黃金家族嫡系才能做全蒙古大汗”的規矩,於1453年夏自立為天聖可汗。然而也先這個天聖可汗做了不過一年,其本人就在1454年下半年被反叛者所殺。他死後,綽羅斯家族被他的兩個兒子所瓜分,長子博羅納哈勒的部眾成為杜爾伯特部,次子額斯墨特達爾罕的部眾,發展成了後來的準噶爾部。


冷兵器研究所


當年,元朝被明朝所滅,遠超末代皇帝逃回漠北,建立北元。

和任何國家與民族一樣,即使被戰敗了,他們的內訌也沒有停止。不久,北元分裂成為東西兩大集團,明朝人稱東部為韃靼,人家可是根正苗紅,是黃金家族的後代。西部為瓦剌,就不是非黃金家族的後代。

這兩家互相鬥爭,而且居然藉助明朝勢力打擊對手。明代初年,對黃金家族很不放心,畢竟那是成吉思汗的後代。隨著不斷打擊,韃靼衰弱了,瓦剌部崛起。最後竟然控制了整個蒙古。

人家最牛的時候,就是也先時代,他盡殺黃金家族宗室,還俘獲了明朝皇帝。

但好景不長,也先被殺,瓦剌走向背字。被崛起的韃靼部驅逐,被迫西遷。後來分裂成幾大部分。

有一種說法認為,瓦剌分為:杜爾伯特、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這四大部。這四大部也互相爭鬥。

在明代末年,土爾扈特鬥不過日益強盛的準噶爾,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至烏拉爾河下游沿岸,建立土爾扈特汗國。最後成為沙俄的附屬國。由於不斷受到沙俄的壓制,最後在1771年,渥巴錫汗率部東歸,歸順大清帝國。

而準噶爾部,曾經最牛的時候,稱霸西域,染指西藏,建立準噶爾帝國。還曾出兵攻打大清,先鋒部隊已經攻入現在的赤峰。但最終,國破。

杜爾伯特部,受準噶爾打擊歸順清朝。和碩特部遷到在青藏高原,建立和碩特汗國。但最後被準噶爾消滅。


自然使者


明朝北方的瓦剌,韃靼,朵顏部落等,其實都是蒙古族,蒙古族根據姓氏活動區域的不同而劃分為多個部落,韃靼,瓦剌只是其中一個部落的名字,只是因為實力的逐步發展吞併了多個實力弱小的部落,而逐步發現成為一個“國家”,與瓦剌並存的其實還有別的部落。

瓦剌的消失也是一個歷史發展的結局,畢竟每個國家,部落都會有發跡,興盛,衰落的一個過程,到了明朝後期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即滿族的崛起,先後跟蒙古多個部落和親聯姻,蒙古各個部落先後被滿族利用民族政策等多個手段實現了共存。從某種程度上說清朝統一了蒙古和明朝,而形成了清朝。

這就像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融合一樣,瓦剌也漸漸的跟歷史上的鮮卑等族一樣融合在了一起,現在的話應該主要是融合在了蒙古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